索引号: | 051312143/2020-00196 | 发文时间: | 2020-09-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长政办发〔2020〕52号 | 发布机构: | 长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长兴城市品质和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内在需求,也是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全面落实省政府“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先行区”和“创建20个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的要求,长兴以“积分制”为抓手,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探索采取一套量化的积分体系,通过指标框架、权重与分数设置等积分设计,考核具体的项目及项目的参与者的举措。围绕“长三角文化休闲旅游首选区”的目标,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加快打造“一轴两翼一区”的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持续优化文旅产业结构,探索创新文旅融合“积分制”管理模式,推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旅产业更加发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创建成为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打造“诗画浙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重点任务
(一)树立文旅融合发展新理念。
1.提高文旅融合理念认识。尊重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推进文化和旅游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交流融合,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体育、健康、科技等其他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2.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建设。以小浦镇、水口乡为试点推进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建立“文化基因库”,保护和传承优质文化基因,并将优质的文化基因植入到旅游产品开发中。推进文博场馆景区化,培育太湖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对纪念馆、非遗馆、图书馆、农村文化大礼堂等文化阵地服务功能进行提升,因地制宜增加旅游咨询、游客接待、休闲休憩等功能,增加游客互动,变单纯的文化展示空间为互动的文化旅游休闲空间。
3.加强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升。鼓励景区(点)、民宿、乡村酒店等旅游休闲场所增加阅读推广、非遗展示、演艺表演、文创销售等文化服务功能,打造文旅驿站、景区演艺、非遗民宿、民宿书房等文旅产品,在游客旅游休闲的同时感受长兴富有特色的文化魅力。
(二)构建文旅融合新布局。
4.构筑文旅融合空间布局。全力构建“一轴两翼一区”文旅产业融合空间格局。一轴:由北向南构建以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龙山慢生活休闲旅游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区、城南希望田野旅游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发展中轴线。两翼:“一翼”是加快推进以太湖龙之梦乐园为龙头,洪桥、开发区(太湖街道)、夹浦滨湖一体联动,形成依托龙之梦乐园溢出效应的太湖风情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一翼”是以仙山湖景区为核心,整合中国扬子鳄村、上泗安古村、二界岭乡村风情等文旅资源为一体的仙山湖田园风光文化旅游圈。一区:整合小浦、煤山等乡镇的“古生态、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打造长兴历史文化旅游区。
5.推动文旅融合产业集聚。以太湖龙之梦乐园为引领,加快太湖演艺小镇创建省级旅游类特色小镇,推进太湖图影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水口、龙山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进一步挖掘贡茶文化、禅茶文化、养生文化,加快建设文旅驿站、金山遗址公园、片区综合环境整治等文旅品质提升项目,加快打造水口全域旅游示范区、龙山旅游风情小镇。加快推进小浦文化基因解码及旅游产品植入,突出特色民宿集聚,持续丰富文旅业态产品,打造小浦乡村文旅产业集聚区。以山地休闲旅游发展为抓手,丰富山地休闲业态,完善文化旅游基础配套,打造城山沟——茶映南山山地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
6.推进文旅风情镇村建设。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做好“美丽城镇+”的文章,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培育建设水口、泗安、和平等一批景区镇;坚持保护好原生态的民俗习惯和生活气息,丰富景区村庄业态,培育建设一批3A级景区村庄。以自然风景、建筑风貌、节会风俗、特产风物、餐饮风味、人物风采“六风”为引领,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推进煤山、龙山、吕山培育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推进非遗保护向深度融合,发掘各类非遗元素进入市场、融入旅游、走入生活,推进非遗进景区(点)、进民宿、进酒店,打造非遗特色小镇、非遗民俗文化村。
(三)打造文旅体融合新产品。
7.加快文旅项目提速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以“领导联系、季度例会、督查通报、专题会商、年终考核”五项制度为抓手,形成县主要领导亲自主推太湖龙之梦等重大文旅项目,县分管领导专项推进文旅项目,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的三级联动机制,加快太湖龙之梦乐园、唐潮十二坊、原乡度假村等文旅项目尽快建成,并产生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旅游景区(点)品质提升,丰富景区业态产品、文化内涵等内容,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8.打造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实施“文旅演艺点单”行动,推进文化演艺“五进”活动(进景区、进企业、进村庄、进社区、进文化礼堂),丰富景区(点)、景区村庄文旅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创作以龙之梦为龙头、长兴全域旅游为龙身、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为龙尾的“太湖观光大道”文化旅游产品,用文化演艺诠释旅游产品,以旅游产品传播长兴地方文化。鼓励景区(点)创作符合景区(点)特色的文化演艺节目,推进景区夜间演艺,推出一系列时间短、花样多的小表演,打造“白天观景,晚上赏秀”的全新文化旅游生活方式。
9.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以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为目标,鼓励利用闲置农房、集体用房等资源发展特色民宿,推进煤山、和平、林城三大板块的民宿发展,培育民宿村落,打造民宿集聚抱团发展新模式。深化乡村民宿“积分制”管理,推进全县乡村民宿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鼓励景区村庄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民俗风情博物馆,推进景区村庄业态提质,不断提高景区村庄运营管理水平。
10.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进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引进文创设计、文化艺术、影视娱乐、文博文旅经营等文化创意企业,着力打造成为一个承载城市文化、旅游、商业功能的高品位文化创意街区。创新紫砂制作工艺,梯度发展高、中、低档紫砂制品,开发适宜游客的紫砂旅游商品,打造长兴紫砂品牌。推动紫笋茶、百叶龙、丝绸、编织等传统工艺技艺、非遗与创意设计、时代元素相结合,引导开发具有长兴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强化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11.培育体育运动休闲产品。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实现新发展,重点培育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及地理区位优势,培育山地越野、铁人三项、垂钓等赛事,加强与山、河、湖等独特自然资源的紧密融合,打造“一镇一品”。深入推动体育运动与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为体育产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内涵,打造“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
(四)打响文旅融合金名片。
12.共筑文旅品牌体系。完善提升“茶文化圣地 乡村游天堂”文旅主体品牌形象,探索树立体现长兴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IP。将滨湖度假纳入长兴旅游品牌体系,持续提升长兴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加大推广“太湖龙之梦”“江南小延安”“上海村”“519旅游惠民系列活动”等文化旅游形象子品牌,进一步完善丰富长兴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强化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
13.打造“太湖龙之梦乐园”文旅金名片。全面服务太湖龙之梦乐园建设与管理,重点服务动物世界大酒店、雅仕酒店、太湖古镇、嬉水世界和20个演艺剧场等项目尽快建成并运营,实现演艺、游乐、体验、度假、购物等文旅业态集聚。指导太湖龙之梦打造原创歌舞剧。专题策划龙之梦对外宣传推广活动,持续提升太湖龙之梦乐园的影响力和市场覆盖面。
14.加强市场交流推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深入拓展长三角市场,扩大国内市场半径,不断优化文旅产品推广渠道,开展专题的市场交流推广活动,全面提升长兴文旅影响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长宜广”“环太湖”等区域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客源互送,利用山海协作平台,打造“文化走亲+旅游推介”双结合模式。
15.激发文旅产品消费。丰富完善长兴文旅线路产品体系,重点开发以龙之梦为核心的亲子研学、自驾露营、运动拓展、疗休养等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策划门票优惠、“酒+景”等不同的促销活动,拉动文旅消费。扩面提质长兴旅游惠民卡,开发设计更丰富的惠民产品。推进东鱼坊夜市、龙之梦太湖古镇、水口茶文化景区等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支持夏季纳凉节、龙虾美食节、八都岕七夕节等夜间文旅活动,进一步激发长兴夜间经济活力。实施“百县千碗”美食工程,打造东鱼坊、龙之梦太湖古镇等长兴特色美食街区,开展“百县千碗”长兴美食评选,培育创建“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旗舰店、美食街区。
(五)优化文旅融合新环境。
1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景道路,推进城乡公交至景区(点)的延伸,完善通往景区(点)、乡村旅游集聚区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结合旅游线路产品的打造,加快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标识系统、生态停车场等基础配套建设。结合城市旅游发展实际,整合文旅体资源,融合文旅驿站、游客中心等功能,打造景区城文旅体驿站。深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推进旅游厕所新改建,探索试行旅游厕所“积分制”管理,打造一批“文化主题彰显、长效管理成效显著”的示范旅游厕所。
17.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实施文化旅游惠民项目。探索图文博场馆“积分制”管理,实施图文博场馆数字化项目,推进图文博场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形成常态化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场馆服务质量。探索农村文化礼堂“积分制”管理,发挥理事会、专职人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运营管理农村文化礼堂,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水平,开放周末活动,使文化礼堂各具特色。推进遗址保护与旅游融合,打造徐阶墓省级遗址公园,推进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展陈提升,丰富游览体验内容。
18.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探索星级酒店、A级景区、旅行社、网吧、娱乐场所、直属文化单位六大类文旅融合“积分制”管理模式,建立“每月一督查、一通报,每季一会议、一分析,每年一排名”的“五个一”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文旅企业服务质量。深化“1+3”综合执法模式,完善“公安旅游警察、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科”执法队伍,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开展文旅市场各项专项整治,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稳定。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实施文旅企业诚信红黑榜,完善文旅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文旅企业安全责任落实和应急体系建设,切实筑好文旅企业安全墙。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长兴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分管、联系领导任组长,县文广旅体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体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园区)分管领导为成员,加强对全县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旅体局,具体负责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的协调和推进。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点、到人,形成上下一心、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2.加大政策扶持。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扶持改革创新、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品质创建、产业培育等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浙江省支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整合县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园区)等政策性资金,构建共同支持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合力。加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特点推出相关金融信贷产品。
3.加强督查考核。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园区)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对乡镇(街道、园区)进行月晒季考,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工作例会和日常工作检查督促机制,加强对工作任务的检查指导,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实施主体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4.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作用,开设专题、专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各相关单位要大力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宣传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
附件:1.长兴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长兴县文旅产业融合重点项目一览表
长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29日
附件1
长兴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陈少鹏
陈 峰
副组长:韩 琦(县政府办)
何杰雄(县文广旅体局)
成 员:刘月琴(县委宣传部)
卢艳萍(县法院)
陈云辉(县总工会)
潘旭飞(县发改局)
夏 骏(县财政局)
吴利功(县公安局)
朱 伟(县建设局)
徐建华(县交通运输局)
汪永忠(县商务局)
金继昌(县农业农村局)
朱备华(县水利局)
陈 波(县卫生健康局)
成仁伟(县教育局)
刘文献(县文广旅体局)
包莲珠(县文广旅体局)
于晓东(县文广旅体局)
陈新国(县文广旅体局)
孙 权(县文广旅体局)
池明丽(县文广旅体局)
朱 磊(县文广旅体局)
朱煜峰(县文广旅体局)
张 磊(县市场监管局)
王洪斌(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
范斌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陶朱波(县消防救援大队)
周侃明(长兴城投集团)
魏 燕(长兴文旅集团)
周 滟(县融媒体中心)
宋金林(洪桥镇)
莫月华(洪桥镇)
徐 伟(李家巷镇)
黎 静(李家巷镇)
相 涛(夹浦镇)
周橙橙(泗安镇)
林俊毅(泗安镇)
郝晓彬(虹星桥镇)
李顺银(和平镇)
李 婧(和平镇)
潘学丰(林城镇)
金 飞(小浦镇)
朱 巨(小浦镇)
范培强(煤山镇)
卢 东(水口乡)
陈加胜(吕山乡)
李 建(龙山街道)
庄 稼(画溪街道)
徐铭利(雉城街道)
吴 坚(雉城街道)
章 峰(太湖街道)
高 莹(县开发区)
胡书澄(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
任少杰(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旅体局,何杰雄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长兴县文旅产业融合重点项目一览表
序号 | 类别 | 项目名称 | 具体内容(目标) | 2020年工作任务 | 2021年工作任务 | 2022年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配合单位 |
1 | 重点 文旅项目(在建) | 太湖 龙之梦乐园 | 雅仕酒店项目建设。 | 完成装修。 | 对外运营。 | / | 太湖图影 旅游度假区 | 县发改局 县建设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 县水利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文广旅体局等 |
2 | 瑞峰太湖古镇酒店项目建设。 | 完成装修。 | 对外运营。 | / | ||||
3 | 龙之梦太湖古镇酒店项目建设。 | 完成装修。 | 对外运营。 | / | ||||
4 | 欢乐世界酒店项目建设。 | 完成装修。 | 对外运营。 | / | ||||
5 | 动物世界酒店项目建设。 | 完成装修,对外运营。 | / | / | ||||
6 | 轩峰岛墅酒店项目建设。 | 完成装修。 | 对外运营。 | / | ||||
7 | 大马戏项目建设。 | 完成场馆建设。 | 对外运营。 | / | ||||
8 | 太湖古镇项目建设。 | 完成装修,古镇东区、酒吧街、水秀等试运营。 | 整体对外运营。 | / | ||||
9 | 欢乐世界(科技探索体验中心)项目建设。 | 完成场馆建设。 | 对外运营。 | / | ||||
10 | 海洋世界(水生动物科普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建设。 | 场馆建设。 | 完成场馆建设。 | 对外运营。 | ||||
11 | 重点 文旅项目(在建) | 太湖 龙之梦乐园 | 嬉水世界(科技探索体验中心)项目建设。 | 对外运营。 | / | / | 太湖图影 旅游度假区 | 县发改局 县建设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 县水利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文广旅体局等 |
12 | 购物中心项目建设。 | 启动建设。 | 完成装修。 | 对外运营。 | ||||
13 | 养生养老公寓项目建设。 | 启动建设。 | 完成装修。 | 对外运营。 | ||||
14 | 大唐贡茶 养生小镇 项目建设 | 建设茶文化主题商业、旅游、康养等业态。 | 项目酒店、商业街建设完成,酒店计划国庆节前对外营业,商业街招租,部分店铺开放。项目二期于国庆节进行开发建设。 | 商业街5月1日前全面开街,项目二期主体结顶。 | 项目二期建设完成,对外销售、招租。 | 长兴文旅集团 | 水口乡 县文广旅体局 | |
15 | 花间堂 项目建设 | 建设花间堂主题文化休闲健身娱乐配套设施、配套餐饮、文化交流及小型会议等配套设施。 | 花间堂对外运营。 | 开展长效管理。 | 开展长效管理。 | 水口乡 | 县文广旅体局等 | |
16 | 四月天 杜鹃花海 项目建设 | 建设古桩杜鹃主题花海、四季花卉、园林艺术盆景景观等业态。 | 项目完成基础建设及苗木种植。 | 开展苗木维护工作。 | 项目完成建设工作,对外运营。 | 水口乡 | 县农业农村局等 | |
17 | 富硒山居 项目建设 | 建设集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闲相结合的农旅项目。 | 富硒山居项目对外运营。 | 开展长效管理。 | 开展长效管理。 | 水口乡 | 县文广旅体局 | |
18 | 水口特色旅游商品步行街项目建设 | 建成地上、地下两层,内部建筑围合式布局,营造一个浓烈的商业风味,打造一条特色的步行街。 | 完成特色旅游商品步行街改建和基本配套设施建设。 | 对外运营,做好长效管理。 | 做好长效管理。 | 水口乡 | ||
19 | 重点 文旅项目(在建) | 银杏山庄 项目建设 | 6幢银杏山庄分离式酒店建设。 | 完成6幢银杏山庄分离式酒店建设。 | 丰富银杏山庄及古街相关业态。 | 加强长效管理及营销推广。 | 小浦镇 | 县文广旅体局 县建设局 |
20 | 天泉酒店 项目建设 | 精品酒店、旅游开发建设。 | 完成前期工作,启动建设。 | 推进酒店及景观建设。 | 完成酒店及景观建设。 | 小浦镇 | 县文广旅体局 县建设局 | |
21 | 中国红樱花项目建设 | 建设以樱花为主的观赏园及培育基地。 | 完成樱花观赏园建设。 | 丰富樱花观赏园相关业态。 | 加强长效管理及营销推广。 | 小浦镇 | 县农业农村局等 | |
22 | 新龙潭泉酒店项目建设 | 精品酒店,集住宿、餐饮、宴会为一体。 | 内装开始,年底全部完成装修。 | 4月试营业。 | / | 龙山街道 | ||
23 | 原乡度假村项目建设 | 建设民宿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养生村。 | 二次内装开始,十月底前完成装修,十二月底前完成市政绿化景观。 | 对外运营。 | / | 龙山街道 | ||
24 | 颐和轩 项目建设 | 建设内容包括中医会馆、体检中心、理疗中心等。 | 上半年开始主体施工,年底完成结顶,内装进场。 | 10月开业试运营。 | / | 龙山街道 | ||
25 | 重点 文旅项目(前期) | 红色研学 旅行基地 培育项目 | 红色研学旅行基地项目建设及提升。 | 推进研学旅行基地项目招商及提升项目建设。 | 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促进红色旅游消费。 | 积极打造红色研学旅行基地。 | 长兴文旅集团 煤山镇 | 县教育局 县文广旅体局 |
26 | 八都岕 文旅体验 项目建设 | 利用方岩村、大岕口村地块新引进文旅体验类项目1个。 | 完成地块排摸,确定投资商。 | 启动项目建设。 | 完成项目建设并对外营业。 | 小浦镇 | ||
27 | 红星美凯龙文旅综合体验园(一期)建设 | 建设集住宿、购物中心、影院、会议会展、少年活动、运动健身、教育培训、餐饮、旅游展区的文旅休闲综合体。 | 启动项目建设。 | 推进项目主体建设。 | 完成项目建设并对外营业。 | 夹浦镇 | ||
28 | 文旅体 产业融合产品体系 | 文化基因 解码工程 | 在试点乡镇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开展文化基因普查,在全县范围内推开实行,通过解码转化打造文旅IP。 | 开展文化基因普查,在试点乡镇启动文化基因解码。 | 以点带面阶段,根据试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逐步向全县各乡镇(街道、园区)推开。 | 通过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开发一批文旅产品,打造一批文旅项目,活化利用地域文化遗产。 | 各乡镇 (街道、园区) | 县文广旅体局 |
29 | 博物馆 景区化 | 推进长兴太湖博物馆景区化,争取创建国家4A级景区。 | 完善长兴太湖博物馆基础配套设施,培育4A级景区,争取完成景观质量评估环节。 | 制定长兴太湖博物馆创建4A级景区实施方案,明确年度任务,持续完善基础配套。 | 进一步优化内外部环境,完善基础,争取创建4A级景区。 | 县文广旅体局 长兴文旅集团 | 县开发区(太湖街道) | |
30 | 文旅 演艺点单 | 搭建文旅演艺平台。依托当地文艺团队,推进文旅演艺节目“五进”工作,即进景区、进企业、进村庄、进社区、进农村文化礼堂,以“积分制”管理建立群众文化团队评比机制、奖励机制,优化服务机制。 | 将第二批2000份“文旅演艺单”提供给文艺社团和景区进行自由、双向选择。计划全年完成文化下乡100场、文化走亲70场、文旅融合150场以上。 | 培养团队文化骨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英。不断吸纳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提升群众文化团队的组织、管理及运作水平。计划全年完成文化下乡100场、文化走亲90场、文旅融合180场以上。 | 结合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丰富多样的群众文艺团队。计划全年完成文化下乡100场、文化走亲100场、文旅融合200场以上。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乡镇(街道、园区) | |
31 | “戏聚江南”红色剧 | 与高校合作,打造一台以《双别》《战火中的青春》《映山红》等红色剧目为主的精品演出一台戏,使其成为优秀的长兴文化旅游产品。 | 与高校达成合作,签订协议,确定演员及进行节目编排。 | 进行节目提升,完成整台剧目的打造。 | 正式展演阶段。 | 长兴文旅集团 | ||
32 | 文旅体 产业融合产品体系 | 龙之梦 《醉美太湖》大型歌舞秀 | 创作龙之梦大型歌舞秀《醉美太湖》,将“吴越文化”“太湖文化”“江南文化”进行融合并融入现代化的舞台科技技术和表演手法,重现吴越大地震撼人心历史和凄美的爱情故事。全剧时长60分钟,共5幕《穿越远古》《勾吴往事》《吴越风云》《游园惊梦》《盛世乾隆》。 | 完成剧本、剧情、人物造型的设定,音乐、灯光、视频等设计制作完毕,服装、道具挑选完毕,演出设施设备采购,舞台机械完成现场安装。 | 设备调试完毕,完成总体合成排练,正式对外演出。 | 正式对外演出。 | 太湖图影 旅游度假区 | 县委宣传部 县文广旅体局 县市场监管局 |
33 | “周末剧场”文旅惠民 行动 | 以文化馆小剧场为平台,推出“春夏秋冬”不同主题的周末公益剧场活动,集剧目演出、培训讲座等于一体。 | 全年完成惠民演出、培训讲座20场以上。 | 全年完成惠民演出、培训讲座30场以上。 | 全年完成惠民演出、培训讲座30场以上。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乡镇(街道、园区) | |
34 | “遇见长兴”文旅演艺 情景表演剧 | 以太湖观光大道为主线,我县原创文艺作品为内容,打造一台原创文旅演艺作品,开展文旅宣传推广。 | 完成全年省内外“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旅游推介”活动30场。 | 完成全年省内外“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旅游推介”活动30场。 | 完成全年省内外“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旅游推介”活动30场。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
35 | 非遗点单 | 鼓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发挥积极带头作用,主动对接乡镇(街道、园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进行项目点单服务,最终根据《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单扶持办法(试行)》实施,以奖代补,推动我县非遗进入市场、融入旅游、走入生活。 | 推出《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单扶持办法(试行)》,将37个优秀的县级以上的非遗项目纳入点单名录,根据积分标准进行评分,最终按照排名前后进行奖励。 | 对2020年推出的《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单扶持办法(试行)》进行修改完善,扩充新的非遗项目5个以上加入到点单名录,根据积分标准进行评分,最终按照排名前后进行奖励。 | 进一步完善《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单扶持办法(试行)》,将候选的非遗点单名录和积分办法进行修改整理,新推出点单名录和积分办法。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
36 | 文旅体 产业融合产品体系 | 景区品质 提升工程 | 持续实施重点景区(点)“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提升景区业态产品、文旅融合、基础配套、旅游环境等方面,以品质提升持续提高游客满意度。 | 深入实施《长兴县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专项活动方案》,制定2020年重点景区(点)品质提升工作任务,重点推进景区丰富消费业态、完善公共配套,促进文旅消费。 | 制定2021年重点景区(点)品质提升工作任务,持续推进重点景区(点)品质提升。 | 制定2022年重点景区(点)品质提升工作任务,持续推进重点景区(点)品质提升。 | 水口乡 小浦镇 和平镇等乡镇 长兴文旅集团 | 县文广旅体局 |
37 | 乡村旅游 提质工程 | 积极发展特色民宿 ,创建省银宿级及以上民宿,同时实施乡村民宿“积分制”管理,开展不定期的暗访督查。 | 发展特色民宿10家,力争成功创建省银宿级及以上民宿3家,实施乡村民宿“积分制”管理,开展不定期的暗访督查,每季度至少抽查暗访农家乐(民宿)120家。 | 发展特色民宿 10家,力争成功创建省银宿级及以上民宿3家,实施乡村民宿“积分制”管理,开展不定期的暗访督查,每季度至少抽查暗访农家乐(民宿)120家。 | 发展特色民宿10家,力争成功创建省银宿级及以上民宿3家,实施乡村民宿“积分制”管理,开展不定期的暗访督查,每季度至少抽查暗访农家乐(民宿)120家。 | 水口乡 小浦镇 泗安镇 煤山镇 和平镇 林城镇等乡镇 | 县文广旅体局 | |
38 | 民俗风情 博物馆建设 | 出台扶持办法,鼓励指导3A级景区村庄民俗风情博物馆建设,打造一批滨湖民俗特色的省级非国有博物馆。 | 出台《长兴县3A级景区村庄民俗风情博物馆扶持办法》;扶持一到二批民俗风情博物馆。 | 对全县民俗风情博物馆陈列布展、讲解员专业等方面做专题培训提升,举办业务大赛。 | 完善提升一批3A级景区村庄民俗风情博物馆,鼓励指导注册省级非国有博物馆,彰显我县滨湖民俗特色。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县文广旅体局 | |
39 | 徐阶墓遗址公园建设 | 申报市级第一批、省级第三批考古遗址公园,升格省保单位;配合乡镇做好遗址公园建设。 | 申报市级第一批、省级第三批考古遗址公园。 | 配合乡镇实施遗址公园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景点。 | 升格省级文保单位。 | 和平镇 | 县文广旅体局 | |
40 | 文旅体 产业融合产品体系 | 新四军 苏浙军区 旧址展陈 提升 | 完成江南银行、苏浙公学、苏浙军区司令部、粟裕宿舍和办公室四处旧址陈列布展。 | 完成江南银行、苏浙公学、司令部和粟裕宿舍及办公室旧址展陈工程。 | 继续提升江南银行、苏浙公学、司令部和粟裕宿舍及办公室旧址展陈工程。 | 全面提升江南银行、苏浙公学、司令部和粟裕宿舍及办公室旧址展陈工程。 | 县文广旅体局 | |
41 | 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 提升建设 | 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化创意街区,展现长兴特色文化。 | 出台政策,引进文化创意业态,启动街区提升改造。 | 招引文化创意业态,开展各类文化创意活动。 | 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推出文创产品。 | 长兴城投集团 雉城街道 | 县委宣传部 县商务局 县文广旅体局 | |
42 | 文创旅游 商品开发 | 推动紫砂、紫笋茶、百叶龙、丝绸、编织等传统工艺技艺、非遗与创意设计、时代元素相结合,引导开发具有长兴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每年新培育开发文创旅游商品10种以上。 | 引导开发具有长兴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新培育开发文创旅游商品10种以上。 | 引导开发具有长兴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新培育开发文创旅游商品10种以上。 | 引导开发具有长兴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新培育开发文创旅游商品10种以上。 | 长兴文旅集团 各乡镇 (街道、园区) | 县委宣传部 县文广旅体局等
| |
43 | 运动休闲 旅游赛事 项目开发 | 加大运动休闲旅游新业态的培育,促进我县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充分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及地理区位优势,培育山地越野、铁人三项、垂钓等赛事,加强与山、河、湖等独特自然资源的紧密融合,打造“一镇一品”“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 | 充分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及地理区位优势,培育山地越野、铁人三项、垂钓等赛事,加强与山、河、湖等独特自然资源的紧密融合,打造“一镇一品”“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 | 充分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及地理区位优势,培育山地越野、铁人三项、垂钓等赛事,加强与山、河、湖等独特自然资源的紧密融合,打造“一镇一品”“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 | 县文广旅体局 各乡镇 (街道、园区) | ||
44 | 文旅产业融合平台建设 | 太湖演艺 小镇建设 | 太湖演艺小镇总体规划设计为“一中心”(太湖演艺中心)、“三区”(生态休闲度假区、欢乐世界演艺区、动物王国演艺区)。太湖演艺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 对标完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的各项配套及设施。 | 完成省级特色小镇的创建。 | 长效化做好省级特色小镇——太湖演艺小镇的管理工作。 | 太湖图影 旅游度假区 | 县发改局 县建设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县水利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文广旅体局等 |
45 | 太湖图影 旅游度假区建设 | 太湖图影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做好龙之梦动物世界酒店、雅仕酒店、嬉水世界、大马戏和太湖古镇东区等业态的开业准备工作。 | 做好龙之梦欢乐世界、欢乐世界酒店、太湖古镇西区等各项业态的开业准备工作,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标准,完善各项配套及设施。 | 做好龙之梦海洋世界、太湖古镇酒店等业态的开业准备工作,做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 | 太湖图影 旅游度假区 | 县发改局 县建设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 县水利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文广旅体局等 | |
46 | 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品质提升 | 重点实施文旅驿站、乡村民宿提质、片区环境整治等品质提升内容。 | 启动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文旅条线联合办公机制;开展并完成游客中心、红色驿站改造提升,完善呇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职能,推进长效管理服务工作;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环境整治,完成龙头片区、金山外岗片区整治及亮化提升工作;开展景区内乡村民宿美丽庭院整治提升和特色民宿创建工作,推动乡村民宿转型升级工作,完成5家特色民宿改造提升工作。 | 完成水口区域品牌注册和水口文旅产品研发基地组建,开展文旅产品研发销售工作;完成北环线金山村摩崖石刻主题公园及驿站建设;完成顾渚村委文化礼堂设置;持续推进乡村民宿转型升级工程,完成12户民宿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水口片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全景区共享单车系统和新零售系统全覆盖;实现乡村民宿智慧化“积分制”常态化管理。 | 结合农文旅融合,常态化推进乡村民宿文化内涵提升工程;完成全景区环境整治提升并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依托区域性品牌建设和文创产品开发,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和提质增效;完成16家特色民宿改造提升工作;做好乡村民宿美丽庭院和改造提升的长效管理。 | 水口乡 | 县委宣传部 县文广旅体局等 | |
47 | 文旅产业融合平台建设 | 小浦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品质提升 | 重点实施文旅驿站、交通优化、业态培育、导游导览等品质提升内容。 | 完成文旅驿站建设。提升景区入口生态停车场,完善智慧停车系统,组织好旅游旺季车辆短驳。依托文化基因解码成果,鼓励村民将民居改建为小型民俗馆、文博馆等2家。新引进文旅项目1个。完成线下导览提升及线上语音导览和智慧导览。对导游、保安、检售票、讲解员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业务培训。 | 动态提升文旅驿站内部展陈内容。完成排旗岭隧道提升、南周桥环线及小浦村连接线建设,组织好旅游旺季车辆短驳。改建小型民俗馆、文博馆等2家。完成体验项目建设。新引进文旅项目1个。对导游、保安、检售票、讲解员等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系统业务培训。 | 动态提升文旅驿站内部展陈内容。完善景区内部停车场及外部临时停车场,组织好旅游旺季车辆短驳。改建小型民俗馆、文博馆等2家。完成体验项目建设。新引进文旅项目1个。对导游、保安、检售票、讲解员等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系统业务培训。 | 小浦镇 | 县文广旅体局 县交通运输局等 |
48 | 煤山旅游风情小镇建设 | 煤山培育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 完成旅游风情小镇规划编制,加快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全力争创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 持续提升基础配套,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 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 煤山镇 | ||
49 | 龙山旅游风情小镇建设 | 龙山培育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 制定相关创建方案,委托设计院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形成创建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例会。 | 根据制定的工作方案和设计院设计规划方案,逐步逐条实施推进,确保年底完成有关创建任务。 | 对照目标,查漏补缺,完成创建。 | 龙山街道
| ||
50 | 吕山旅游风情小镇建设 | 吕山培育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 推进游客中心提升,完善标识标牌,完成1座旅游厕所建设,完成前进路至湖羊智慧养殖示范园道路建设,推进湖羊主题文创产品开发,加快建设湖羊智慧养殖小区项目。 | 推进建设湖羊智慧养殖小区项目,持续提升基础配套设施。 | 按照“六风”要求,加快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吕山乡 | ||
51 | 文旅产业融合平台建设 | 城山沟——茶映南山旅游区建设 | 整合片区资源,以“一核一环五区”为总体布局(“一核”——城山沟景区,“一环”——片区内旅游环线,“五区”——区域内5个行政村),全力打造山地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 | 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年度计划、时间节点、责任分解等内容。完成区域规划策划的编制;梳理可利用资源,着力品质项目招商。完成云上漂流玻璃滑道、桃文化主题酒店等一批项目开业。 | 加快山地休闲旅游项目引推,建立工作例会、督查推进等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山地休闲旅游业态集聚。
| 重点推进“补短板”,分析主要成效和特色亮点,编制工作经验报告。
| 和平镇 | 县文广旅体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县交通运输局 县建设局 县农业农村局 |
52 | 景区镇建设 | 到2022年,力争全县范围所辖乡镇的80%以上成为省A级景区镇。 | 推进水口乡、泗安镇、吕山乡、林城镇等乡镇培育创建省景区镇,到年底,全县范围所辖乡镇的40%以上成为省A级景区镇。 | 推进3个乡镇培育创建省景区镇,到年底,全县范围所辖乡镇的60%以上成为省A级景区镇。 | 推进3个乡镇培育创建省景区镇,到年底,全县范围所辖乡镇的80%以上成为省A级景区镇。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县文广旅体局 县交通运输局 县建设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 |
53 | 3A级景区村庄建设 | 到2022年,在现有基础上,再培育10个省3A级景区村庄。 | 推进白阜村、石泉村、水口村等美丽乡村创建3A级景区村庄4个。 | 在美丽乡村精品村基础上,培育创建3A级景区村庄3个。 | 在美丽乡村精品村基础上,培育创建3A级景区村庄3个。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县文广旅体局 县农业农村局 | |
54 | 文旅产业融合金名片工程 | “太湖龙之梦乐园”主题营销推广活动 | 在上海、杭州、宁波、南京等重要客源城市开展推介活动,组织龙之梦等本地优秀企业前往,邀请当地旅行社和媒体参加活动,加强合作,推广龙之梦及长兴旅游。 | 完成10场以上以龙之梦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 | 完成10场以上以龙之梦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 | 完成10场以上以龙之梦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 | 县文广旅体局 | 长兴文旅集团 |
55 | 文旅产业融合金名片工程 | “上海村过大年”品牌推广活动 | 挖掘长兴传统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丰富冬季旅游产品,打造“上海村”旅游节庆品牌,进一步扩大长兴乡村旅游和滨湖度假在长三角乃至国内外游客心中的知名度,进一步呈现长兴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 邀请长三角重点城市以及省内所有县区文旅部门领导嘉宾,在龙之梦组织举办“上海村过大年”活动开幕式及文艺演出活动,打响“上海村”品牌。 | 持续深入挖掘“上海村过大年”活动品牌的潜力,创新活动形式,在各乡镇挖掘子活动,丰富过大年产品线路,带动更多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参与。 | 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活动范围,组织“上海村过大年”品牌活动论坛,安排3天2晚的深度游体验活动,邀请外国留学生来体验长兴传统的年味。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乡镇(街道、园区) 县文广旅体局 县融媒体中心 长兴文旅集团 |
56 | “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 | 在文化走亲活动的同时,以PPT展示、旅游宣传片播放、旅游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加入长兴旅游资源宣传推介。 | 完成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20场。 | 完成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40场。 | 完成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40场。 | 县文广旅体局 | 长兴文旅集团 | |
57 | 打造 百叶龙旅游文化品牌 | 通过提升百叶龙非遗舞蹈,将其推向国外演出市场,开发百叶龙创意产品,做大做强公司产业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百叶龙旅游文化服务品牌。 | 邀请非遗、文化、舞蹈专家召开百叶龙艺术发展研讨会,就节目创新编排、百叶龙品牌价值、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演出质量、舞龙技巧、音乐编排、服装道具等方面对《长兴百叶龙》进行全面提升打造。 | 开发“百叶龙”衍生创意产品及紫砂产品,对“百叶龙”品牌进行授权和贴牌使用,同时拓展网络销售,实现扩大百叶龙品牌影响力和长兴特色旅游产品销售的共赢局面。 | 在提升现有影院的服务和营销的同时,推进乡镇影院建设,再规划建设1—2家“百叶龙”影院。广泛推介,将百叶龙舞推向更多的国外演艺市场。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和广告业务,公司整体营收较2019年增长50%。 | 长兴文旅集团 | ||
58 | 文旅产业融合金名片工程 | 长三角 长宜广 文化旅游 合作联盟 | 深化“长宜广”文旅一体化发展战略区域合作的落地实施,并结合山海协作工程等的推进,加强资源整合、市场共推、产品共享,组织赴庆元县、宜兴市、广德市等地进行文化走亲、交流推介等活动。 | 举办长三角重点旅行商长兴采风大会,邀请长三角25个重点城市旅行社负责人到长兴,实地踏勘旅游线路,推介仙山湖、大唐贡茶院、尚隐度假庄园、八都岕景区等资源。进一步深化“乐游卡”使用范围,扩大宣传。 | 整合优秀资源,分别赴宜兴、广德举行文化旅游推介会,并吸引当地游客到长兴游玩。将宜兴、广德旅游景区纳入长兴旅游惠民卡,鼓励宜兴、广德市民办理惠民卡,扩大惠民卡使用范围和影响力。 | 整合优秀资源,分别赴宜兴、广德举行文化旅游推介会,吸引当地游客到长兴游玩,联合举办长宜广文化旅游合作论坛或文化旅游活动。 | 县文广旅体局 长兴文旅集团 | |
59 | “四季爱长兴”文化旅游IP | 以“春花、夏果、秋色、冬食”为主题,结合长兴旅游各地特色,开展一系列节庆活动,旨在吸引县内外游客,推动旅游与经济发展。 | 整理挖掘四季诱惑旅游线路,各乡镇(街道、园区)在疫情防控前提下,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特色节庆活动。 | 结合乡镇(街道、园区)新增业态,丰富四季诱惑旅游产品和乡镇节庆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每个乡镇(街道、园区)开展特色节庆活动一场以上。 | 乡镇(街道、园区)之间加强合作联动,整合资源,联合举办节庆活动,扩大规模,从而增加影响力。 | 长兴文旅集团 各乡镇 (街道、园区) | 县文广旅体局 县融媒体中心 | |
60 | 惠民卡 优化升级 | 对湖州、长兴等地区市民,以及在长兴工作居住的新长兴人进行景区打包办卡优惠,并在原来基础上,扩大惠民卡景区范围,提升使用途径,提升惠民卡质量。 | 扩大长兴旅游惠民卡的使用范围,调动办卡的积极性,加强单位工会办卡力度,同时加强长宜广合作。 | 完善“乐游长兴”小程序,并推出惠民卡升级版——“长兴乐游卡”,将宜兴市、广德市景区纳入其中。 | 探索长宜广联合新模式,结合实际,新增惠民卡和乐游卡4人家庭卡,并按照景区、民宿等不同套餐内容推出乐游卡全国通用版和市民版。 | 长兴文旅集团 | 县总工会 县文广旅体局 各乡镇(街道、园区) | |
61 | 文旅产业融合金名片工程 | 夜间文旅 消费工程 | 按照省、市加快夜间经济的有关要求,持续推进夜游、夜食、夜购等夜间文旅产品打造,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夜间文旅主题活动3个。 | 推进龙之梦太湖古镇、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夜市街、水口茶文化旅游景区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实现开街,举办夜间文旅主题活动3个(纳凉节、龙虾美食节、七夕节)。 | 持续优化提升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举办夜间文旅主题活动3个。 | 持续优化提升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举办夜间文旅主题活动3个。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长兴城投集团 长兴文旅集团 | 县商务局 县文广旅体局 |
62 | “百县千碗”美食工程 | 按照省“百县千碗”、市“湖州味道”美食工程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通过美食活动、美食产品体系打造等,着力打响“百县千碗·食在长兴”品牌形象。 | 举办“百县千碗·食在长兴”系列活动,建立“百县千碗·食在长兴”美食库,争创“百县千碗”特色美食旗舰店1家,“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5家。 | 推进“百县千碗”进景区、进旅游饭店、进中小学校、进机关食堂、进高速服务区,培育“百县千碗”特色美食街区2家,争创“百县千碗”特色美食旗舰店1家,“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8家。 | 推进“百县千碗”进景区、进旅游饭店、进中小学校、进机关食堂、进高速服务区,创建“百县千碗”特色美食街区1家,争创“百县千碗”特色美食旗舰店1家,“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8家。 | 县文广旅体局 县商务局 | 县教育局 县机关事务中心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县交通运输局 长兴城投集团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
63 | 文化礼堂 主客共享 | 统筹做好文化礼堂“管用育”文章,以主客共享为思路,将文化演艺结合全域旅游,开展各类主客共享的文旅活动,打响文旅融合品牌。 | 周末和节假日开展游客能主动参与的特色主题展示展览等文旅活动,体现主客共享。 | 打造一批文化礼堂游客参与度较高的精品文旅活动。乡村村晚融入主客共享内容。 | 农村文化礼堂融入全域旅游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各乡镇 (街道、园区) | 县文广旅体局 | |
64 | 图书馆游客咨询中心 | 设立旅游类专题图书室;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增加线上展览体验馆。 | 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增加线上展览体验馆5个;设立旅游类专题图书室。 | 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增加线上展览体验馆8个;设立旅游类专题图书200册。 | 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增加线上展览体验馆12个;设立旅游类专题图书200册。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
65 | 文旅产业融合金名片工程 | 大唐四期 茶文化主题图书馆 | 与大唐贡茶院景区充分融合,设立茶文化主题图书馆,开展阅读、休闲、沙龙、研究等深度融合。 | 与唐潮十二坊合作,设立茶文化主题图书馆,开展阅读、休闲、沙龙、研究等深度融合。 | 积极开展阅读、休闲、沙龙、研究等深度融合。 | 积极开展阅读、休闲、沙龙、研究等深度融合。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66 | 景区城 文旅体驿站 | 在游客或本地居民集聚点,按照“文旅融合、线上线下、主客共享”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公共服务文旅体综合驿站。 | 在水口乡完成以“茶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特色的文旅驿站建设,小浦镇在八都岕景区完成文旅驿站建设,启动景区城文旅体驿站项目。 | 城区文旅体驿站,完成设计装修,并对外提供公共服务。设计规划新增文旅体驿站。 | 景区、城区、乡镇(街道、园区)各文旅体驿站,开展“文旅融合、线上线下、主客共享”的文旅体公共服务。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
67 | 旅游厕所 革命 | 深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做好旅游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5座,修订《旅游厕所积分制管理办法》,打造文化主题旅游厕所10座。 | 做好旅游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5座,重新修订《旅游厕所积分制管理办法》,打造文化主题旅游厕所3座。 | 做好旅游厕所长效管理,打造文化主题旅游厕所4座。 | 做好旅游厕所长效管理,打造文化主题旅游厕所3座。 | 长兴文旅集团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县文广旅体局 | |
68 | 旅游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 | 旅游公共交通(城乡公交、旅游巴士专线)延伸到县内主要旅游景区,与客运枢纽(车站、高铁站等)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 | 调研排摸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旅游公交线路换乘、延伸运营及布点工作。 | 持续优化完善旅游公交运营服务。 | 持续优化完善旅游公交运营服务。 | 县交通运输局 长兴交投集团 | 各有关乡镇 (街道、园区) | |
69 | 文旅行业“积分制”管理 | 按年度制定《文旅行业积分制管理工作方案》,依照法律规范、文明管理要求对文旅企业进行“积分制”管理,并落实通报、督查工作。 | 制定出台《2020年文旅行业积分制管理工作方案》,落实相应督查工作,实行信用管理机制。 | 制定出台《2021年文旅行业积分制管理工作方案》,落实相应督查工作,实行信用管理机制。 | 制定出台《2022年文旅行业积分制管理工作方案》,落实相应督查工作,实行信用管理机制。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公安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卫生健康局 县消防救援大队 县发改局(信用办)等 | |
70 | 文旅产业融合金名片工程 | 文旅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 | 开展文旅市场综合秩序整治,落实文旅综合执法“1+3+N”机制,联合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检查,规范企业发展。 | 开展文旅市场综合秩序整治,落实文旅综合执法“1+3+N”机制,联合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检查,规范企业发展。 | 开展文旅市场综合秩序整治,落实文旅综合执法“1+3+N”机制,联合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检查,规范企业发展。 | 开展文旅市场综合秩序整治,落实文旅综合执法“1+3+N”机制,联合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检查,规范企业发展。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公安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法院 县消防救援大队 |
71 | 文旅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 通过“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开展对文旅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升文旅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和服务水平。 | 指导企业证照申报、政策申报中信用使用达到100%,指导信用指数较低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开展信用红黑榜推选工作。 | 指导企业证照申报、政策申报信用使用达到100%,指导信用指数较低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开展信用红黑榜推选工作。 | 指导企业证照申报、政策申报信用使用达到100%,指导信用指数较低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开展信用红黑榜推选工作。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发改局(信用办) 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