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不只是整车企业在加速奔跑,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同样在赛道上狂飙。浙江七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线升级,从传统制造企业成功“裂变”成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薄膜电容器领域跑出了国产替代的“加速度”。
车间火力全开,订单翻倍增长
走进七星电子的生产车间,八条自动化产线正高速运转。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精准焊接、灌胶,物料架上整齐排列着等待出货的薄膜电容。
公司副总裁罗文介绍,目前薄膜电容的日订单已达7000台,相比去年同期实现成倍增长。为了应对需求暴增,公司推进了自动化改造——仅焊接环节,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效率就提升了三倍;灌胶和固化环节也升级为全自动流水线作业,不仅减少人工搬运,还保持了稳定节拍。
她表示:“21个小时的灌胶量,大概是在800到1000台。如果用人工,可能需要14个人才能做到这个产能。”
从“小电容”到
“新能源核心件”的华丽转身
其实,七星电子并非一开始就扎根新能源领域。三十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做家电、照明用小电容器的传统制造企业。
2016年前后,虽然已是行业龙头,但企业并未“躺平”。董事长杨文荣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企业不能只守着老产品,必须提前布局新赛道,心里才踏实。”于是,他果断把目光投向正在快速兴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当时,国家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产量要达到五百万辆,这个数字让七星电子意识到:小小电容,也能乘上新能源的“大风口”。公司迅速招兵买马,组建研发团队,把家电电容积累的经验转向更高技术门槛的汽车电容。
研发投入巨大,过程一度陷入困境——体系认证难、订单少。但七星电子硬是凭借“死磕”精神啃下难关:为别的车企代工、反复试验,直到拿下认证,迎来第一笔新能源车订单。从那一刻起,企业的转型步伐全面加速,逐渐成长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的国内重要供应商。
汽车薄膜电容,
新能源车的“心脏稳压器”
简单来说,薄膜电容是一种电子元件,能储存和释放电能,在电路中起到“稳压”和“滤波”的作用。它在普通家电里随处可见,但新能源汽车的薄膜电容要求远比家用产品严苛——要能在高温、高湿、强震动等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而且寿命要长、可靠性要高。
七星电子技术总监姜建华介绍,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集成式薄膜电容采用大铝壳一体化设计,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高,还能利用壳体散热,大幅提升耐用性和安全性。
目前,他们已将耐温性能从传统的105℃提升至125℃和150℃,实验验证全部通过,预计2026年上半年即可普及。他说:“高耐温性意味着电容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原本三四个零件形成的组合,现在只需要一个零件,为客户安装提高了便携性。”
半年产值超去年全年,
新能源赛道全速前进
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性能提升,更是市场回报。
目前公司已与比亚迪、吉利、东风、上汽等多家国内主流车企建立深度合作。未来,七星电子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将生产线从8条扩至25条,并以核心电容产品为基础,向滤波器、母排等领域延伸。
浙江七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博说:“今年我们计划在研发投入增长到总营收的7.6%,日产能突破1万台每天。”
从一颗小小电容,
看中国新能源供应链的“加速”
一颗薄膜电容,看似不起眼,却是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关键“心脏部件”之一。七星电子的高速成长,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跃升,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加速成熟的缩影。
在新能源赛道上,这家长兴企业正在用技术和效率,把“中国制造”推向新的高度。
浙江七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是我国薄膜电容器产销规模领先企业。公司专业从事薄膜电容器及电容器配套材料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主导产品为薄膜电容器及金属化电容膜。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占地73亩,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公司现为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三批绿色工厂、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近几年,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公司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为突破口,快速融入新能源产业链,与上下游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融通、销售服务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在电动汽车、光伏、风能等领域不断积累客户资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