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中心
单位名称 | 长兴县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张勇 |
住所 | 长兴县龙山街道太湖中路128号 | ||
开办资金(万元) | 1042.8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055.73 | 期末数(万元) | 1042.80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劳动力资源开发、就业服务及劳动保障工作。参与统筹实施城乡就业政策,协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拟定就业创业及失业保险业务规范并推进落实。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完善,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承担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日常事务。协助监管农民工工资支付,防范处置企业欠薪问题,开展联合执法监管等工作。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5224712605970 | 举办单位 | 长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举办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创业见行见效。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招聘活动,搭建企业与求职者高效对接的平台,破解企业用工难题,我县“春风行动”招聘活动被浙江卫视午新闻报道;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通过创新载体和资源整合,有效提升特殊群体就业率;加快推进省级试点建设,构建完善的帮扶机制,吸引青年返乡创业。1.切实强化企业用工保障。1-12月,开展各类招聘活动85场,为企业输送劳动力9000余人。一是助推县乡村三级联动。联动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吸引34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2万个,达成意向约4800人。依托“1+6”县内招聘平台,实现招聘活动常态化高效化,每月定期举办一场综合性的县内招聘会,确保招聘服务“24小时不间断”,全年累计举办县内招聘活动85场。二是加强县内县外统筹协作。春节前后,由县领导带队赴河南、湖南等4个省份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对接活动,为70家企业新招员工1600余人。积极参与市级组织的招聘会,前往四川、河南、湖南、青海、云南等10余个省份,组织100余家企业参与跨地域的招聘活动。2.精准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聚焦大龄人员。通过创新就业载体,推进产业攻坚,目前解决“4050”大龄就业2100余人,实现“四低”人员就业320余人。帮扶覆盖率100%,帮扶就业率91.04%。三是开拓就业渠道。利用大数据手段、互联网平台,分别对求职者和需求岗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才来长兴”“劳务经济”“零工市场”等网上平台资源数据中枢,同时,串联以往各自为战、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实现多种对接方式互联。3.加快省级试点推进步伐。围绕“1582”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截至目前,新增城镇就业14525人,帮扶失业就业11213人;完成太湖街道、李家巷、煤山、和平、城东等6家零工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和平、李家巷镇等乡镇(街道)劳务经济入村社试点工作。(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平安维稳走深走实。深入推进“安薪长兴”工程,强化信用管理和执法威慑,加强主动监管;完善劳动争议化解体系,引导企业提升用工管理水平,优化多元化解机制,实现案件总量和仲裁立案数量“双下降”;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严控程序、公正透明,加强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保障工伤保险基金安全;首创企业用工管理风险指引,提升企业用工规范化水平,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1.深入推进“安薪长兴”工程。一是加强依法处置力度。联动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处罚和信用扣分等联合惩戒手段,对落实“六项制度”差、存在涉薪投诉、对检查督导后落实整改指令不力的项目进行了集中处置,考勤发薪匹配率从年初的75%提升到目前的99%,建筑领域投诉占总投诉的比例从2023的36%下降到目前的25.4%。二是加强主动监管服务。利用“开工第一课”、送法下乡入企、双随机检查等方式,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普法受众群体,加强对企业以及企业的法治意识,引导职工理性维权,将涉薪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当地。2.完善劳动争议化解体系。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协同司、仲、法、公、检等仲裁委主要成员单位力量,在太湖街道(开发区)签约成立“南太湖法护营商”党建联盟,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抓、发展共谋,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红色引擎”。二是防治并举促和谐。全力推进预防劳动争议协会工作,已发展会员单位190家,提升用人单位自主防范化解劳动争议的意识与能力,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用工管理制度。在省市案件发生量同比上涨的情况下,实现案件总量和仲裁立案数量的双下浮,降幅分别为4.4%和11.27%。三是多元联动优调解。实行劳动纠纷属地化解制度和委托调解制度,1-12月,一线化解案件3085件,基层化解率83.2%;坚持调解为主,着力健全“五位一体”调解体系,1-12月累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707件,其中调解案件3420件,调解成功率达92.24%,高于省标及“七优享”考核要求27.24个百分点,仲裁终结率达89.86%,高于指标要求1.86个百分点。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重点人群就业方面。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仍有障碍。一是城乡低收入群体中大部分人身体素质较差,因病因残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部分人员就业意识不强,因长期失业、身体残疾等原因,缺乏自信,无明确的就业意向,所以帮助援助对象克服自卑心理,消除思想障碍,树立信心是实施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三是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偏低,与他们的年龄、身体情况结合起来,企业不愿招用,很难找到相适应且较稳定的工作,造成就业渠道较窄,部分人员只能通过从事灵活就业形式,攒钱养家糊口。(二)受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压力挑战依然不小,欠薪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截至12月底,我县接收国家欠薪平台欠薪线索1450件,同比增长40%。虽然低于省市平均值,但是欠薪问题高发多发态势未得到明显遏制。 |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实施畅活就业工程,全力稳就业促增收。(一)开展"8858"精准就业帮扶。做好构建农村高质量就业体系试点收官工作,围绕8个就业重点人群,通过采取8项工作举措,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5个标志性成果,全年累计帮扶重点人群8000人次以上。突出“大就业”帮扶理念,积极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多元力量参与的工作推进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重点人群就业帮扶率达100%,帮扶就业率达85%以上。(二)开展就业先行用工保障行动。建立“蓝领蓄水池”:依托职教集团和交职院资源,构建政校企合作共同体,打造"专业-产业"产学研合作链,深化"新型学徒制"等品牌项目,为企业精准培养输送技能人才。建立“人力大市场”:推进组建县级核心市场+15个乡镇分中心,建立统一数据库,实现“日日有招聘、月月有活动”。建立“职介红黑榜”:评选优秀人资公司作为重点企业用工推荐单位,建立服务效能与政策支持挂钩机制。二、实施谐美劳动工程,全力防风险促稳定。持续加强欠薪预防治理,深化“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专项行动,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欠薪预防治理。强化源头治理,通过“开工第一课”等举措强化主动监管服务,对重点领域、行业、镇街、企业开展上门检查指导、强化法律法规普及,对存在涉薪投诉多、劳动仲裁多、工伤发生多的“三多”企业,增加检查指导的频次,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强化过程管控,联合建设、交通、水利、综合执法等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实现对项目开工、建设、竣工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加强威慑打击,通过和行业主管等部门的联合打击、公安司法部门的行刑衔接,给予违法行为人和违法行为单位以高压打击,确保打击一个,震慑一片。力争欠薪线索动态化解率达到95%以上,欠薪案件结案率100%。二是强化劳动争议预防。深化“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专项行动,围绕预防劳动争议协会中期目标,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事队伍,组建宣传、规范、调解三个专家队伍,开展“零仲裁”企业评比活动。加强调裁审三级衔接,汇编类案处理指导手册,开展比武练兵活动,提升仲裁案件处理质效和裁审一致性,力争仲裁终结率达到93%以上。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