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单位名称 | 长兴县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朱煜峰 |
住所 | 长兴县行政中心D座6楼 |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38 | 期末数(万元) | 5.5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长兴县乡村旅游事业服务。承担全县乡村旅游改革与发展的行政辅助工作;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承担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承担生态旅游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建设工作;协调推进全县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承担指导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发展。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522MB1C98338M | 举办单位 | 长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主管部门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是写好“融合”文章,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一是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五个一”联合行动,联合我县农业农村局、县文联,整合资源,打造“五个一工程”,立足“农”、深耕“文”、拓展“旅”。共同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点、休闲农业和乡村精品线路等产品,实施“一宿一艺”行动,培育艺术主题民宿10家,共同推进乡村美丽新空间培育。二是充分整合农文旅资源,推进各类“小而美”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建设,2024年成功创建省2A级采摘基地2家,市级乡村酒店2家。打造“非遗+民宿”和“文旅体活动+乡村美景”等体验内容,联手户外协会开展“Fun兴撒野计划”,打造“爬古道、游周边、住民宿”古道小环线路线3条。三是大力开发农文旅产品,开展“乡映成趣·产品创牌”行动,做丰乡礼,打响“兴宿有礼”品牌,遴选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长兴鲜”土特产进行转化,培育了22件具有鲜明长兴印记的乡村伴手礼参加评选,其中15件获市级乡村民宿伴手礼奖项。水口岁岁年年茶礼盒、八都岕乌梅等民宿伴手礼参加浙江文旅计划推出“交换年味”活动。承办第二届湖州市乡村讲解员大赛,长兴选手在比赛中包揽一二三等奖。二是做强“兴宿”品牌,打造乡村民宿新名片。一是聚焦民宿主题打造,重点加强水口茶文化、小浦银杏文化、煤山红色旅游等乡村产业集聚区品牌建设,围绕“一宿一艺”加快民宿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各类文化(非遗)主题民宿,丰富民宿(文化类、非遗类)体验内容,培育非遗体验类民宿10家,新增省等级民宿4家(银宿级介园、逸度、结庐、倚然山居)、省文化(非遗)主题民宿1家(日暮回家)。二是聚焦民宿品质提升,深入落实“浙韵千宿”文旅消费品牌创建工作,以民宿“八个一”(一个主题、一个主人、一个故事、一桌家宴、一个技艺展演、一份伴手礼、一个特色活动、一组服务记忆)评选,选树了一批有特色的民宿主讲人和产品,为省市比赛输送资源。组织分区域的“文旅会客厅”民宿暑期服务提升,开展专业老师带头讲(讲营销、讲新媒体)、民宿业主参与讲(讲产品、讲服务)、互助互学(学优质民宿、学新兴乡村业态)、资源互通,共同学习提升。选送幽篁里、倚然山居、阿南的家3位女业主参加全国“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三是聚焦民宿宣传推广,从自媒体的运营、新媒体营销两个重点切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一方面将专家和行业标杆“请进来”,开展宣传营销相关主题培训和交流座谈,另一方面带领民宿业主“走出去”,前往婺源、临安及安吉、德清、吴兴等周边地区进行考察交流,学习其他民宿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主动服务民宿宣传,做好优秀示范民宿的推广工作,完成首批25家优秀民宿案例故事采编和18家民宿宣传短视频拍摄,以“民宿里的兴式生活”系列栏目,在“常聚长兴”等平台发布,讲好新媒体时代的长兴民宿故事。三是深挖“运营”机制,探索“村游富农”新动能。一是持续开展乡村运营“五二行动”,新增文旅运营示范点(水口茶文化景区、城山沟景区)、运营团队(香草山上、天空镜)、运营师(沈健国、杨骐羽)、运营品牌(GoSafari长兴屿湖野奢、滨太湖·沿弁山·游漾荡),优秀村支书(胡宗富、郑新方)。二是持续推进景区村庄建设及运营管理,重点完成周坞山村等7家3A级景区村创建工作,引导泗安镇玉泉村、上泗安村、和平镇周坞山村等村庄新引入运营公司,为村庄注入全新业态,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活动为乡村引入较多游客,创造经营收益。三是持续探索“政府+公司+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公司制”、“协会+农户”等模式,着力推进实现多方共赢和景区村庄的长效发展。整合乡村优质文旅资源与社会机构等合作,引导小浦星谷文化综合体与全县艺术培训接洽活动入驻等合作模式。开好“村游富农”班车,加快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全年新增农文旅融合式共富工坊10家。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产品结构仍需优化。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民宿发展、引导提质农家乐等方式,先后引进了尚隐、开元等品牌民宿项目,培育发展了Anadu、银杏故里、枕竹等一批民宿项目,引导推进了顾乡、小燕子、紫笋、顾渚风情等农家乐提质,整体推进了民宿的转型升级,但是与德清洋家乐相比,特别是立足我县发展实际,中高端的民宿产品份额不足,大众化的产品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产品结构提升空间较大。2.产品品质仍需提升。目前,我县从事大众化民宿、农家乐的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当地村民,文化素质在高中以下的占有很大的比例,经营理念、创意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相对欠缺,导致产品文化性不足,住宿之外的产品延伸性不强,游客体验感较差,多数低档次民宿、农家乐提供几乎相同的服务,如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花采果、观光垂钓、棋牌ktv等。同时,多数民宿、农家乐品牌意识不强,市场营销手段不多,导致部分民宿、农家乐淡季效益不佳。3.新生力量的接班难。随着民宿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代创业者逐渐面临退休或转型,如何顺利实现代际传承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观念差异,新一代接班人往往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更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与老一辈的经营理念可能存在冲突,如对标准化与个性化、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的理解不同。经验不足,年轻一代缺乏实际运营经验,尤其在客户服务、风险应对等方面,可能难以迅速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 | ||
四、下一步打算 | 1.助力民宿“兴”升级。一是品牌升级。打造“二十八兴宿”子品牌,结合长兴文旅“小花车”、旅游推介会等渠道,嫁接沪苏湖高铁开通等契机开展专题推介,提高长兴民宿知名度。二是品质升级。实施“民宿特训营”计划,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老师,以小班化课程形式进行针对性培训。三是营销升级。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分析”的方式,引导民宿在图文、视频、直播等自媒体领域产生影响力和实际效益。2.打造乡村“兴”场景。一是深化古道游。联合户外协会进一步规范开发“古道游”,加强古道资源的活化利用,在原有3条小环线基础上,持续开发辐射更多乡镇的古道游线,将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二是点亮美食游。把握“逛吃式旅行”市场风口,通过乡村美食探店、绘制乡村美食图鉴等形式开展宣传,以美食塑造新的游客记忆点,打造“舌尖上的乡村游”。三是丰富业态游。聚焦“小而美”的文旅新空间,以“小业态”撬动“大流量”。通过学优秀案例、学自媒体宣传、学美学运用,助力打造真正的“爆款”乡村打卡地。同时,将小型培训、文旅沙龙与乡村新空间相结合,开展更具创新性的乡村旅游活动,持续为新业态引流。3.培育乡旅“兴”生代。一是聚焦青年创业“村一代”。挑选在长兴乡村旅游投身创业的年轻人,选出长兴乡村旅游“青春代言人”,以短视频拍摄、直播等系列宣推,通过青年乡旅人才讲好长兴乡村旅游故事。二是聚集民宿转型“宿二代”。成立长兴乡村旅游“兴生代”联盟,以创想沙龙、“头脑风暴”、青年夜话等形式,聚焦民宿市场营销、招工用工方面的难点,引导更多青年接住“民宿主”的接力棒,为长兴民宿发展纾困破难,提供新动力。三是聚力人才培育“加速带”。常态化开办“乡村青创营”青年培训班,以乡镇为单位,细分乡村运营、民宿美学空间构建、爆款产品打造等不同主题、赛道,邀请专家讲解、学员分享,加速提升乡村旅游青年人才的业务能力。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