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俗风情
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文献”之长兴民间故事——熊知县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4-03-14 来源:长兴县文广旅体局(文物局) 字体:【

2010年,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熊知县的传说》入选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续说其中的几篇故事。

破水口乡顾渚村九龙山风水

九龙山位于长兴县西北部水口乡顾渚村,相传风水很好,北宋名臣章惇卒后葬于九龙山脚下。明朝时九龙山属吴兴闵家所有。一天,熊明遇至水口一带民间寻访,听闻当地九龙山风水好,于是前往勘查。九龙山的山口被一座叫金狗山的小山遮蔽,外面很难发现。转过金狗山,进入山坳,眼前豁然开朗,呈现的是一座空旷幽深的山谷。熊明遇被眼前之景震撼,只见九条山岭从东西两侧蜿蜒而来,或长或短,齐汇至山谷中央的开阔地,形成九龙聚汇的风水,山因此得名九龙山。

熊明遇嫉恨此“九龙聚首”的鬼斧神工,决定破掉九龙山的风水。他告诉闵家,虽然山谷是九龙聚首的难得阴地,但是印台处早已被北宋名相章惇的墓葬葬了,已经好几百年,没有福禄了。为今之计,只有毁掉章惇墓四周的风水,将九龙盘珠的印台重新移位,让九龙换一个地方聚首,才能造出一块新的出状元的阴地。闵家一听十分信服。

于是按照熊明遇的指点,闵家在章惇墓的南侧山岭开挖一条深一丈、宽三丈的壕沟,将九条山岭的溪水全部直接引到东边的溪涧。当年夏天这条溪涧因为溪流激增,暴雨季节便立即改道,直冲向岕口的金狗山。数年之后,在金狗山的南侧冲出了一块面积十余亩的深潭。暴雨时山溪甚至将整个金狗山淹没,造成金狗山变成了秃顶山。原来这金狗山是整个九龙山风水的看门神。经过熊明遇的破坏,闵家挖壕沟断了九龙山的龙脉,溪流改道杀死了看护风水的金狗山的金狗,于是熊明遇破了水口乡九龙山的风水。

建环桥,破吕山乡圣塘庙风水

圣塘桥自然村位于吕山乡㘰门村,在古薛家㘰的西南角。薛家㘰南近西苕溪,北靠泗安塘,夹在长兴县的两条最易发洪水的大河之间。按理说,㘰区每年洪涝来临季节,应该是非常危险,但是薛家㘰河塘稳固,物阜民丰,很少出现倒㘰、沉㘰事件。村民都说,他们得到了圣头塘子庙里菩萨的保佑,于是就在㘰西南的小土丘上建了一座庙宇,称作圣头塘子庙,简称圣塘庙。

且说熊明遇就任长兴县令,冬季督促各地兴修水利,对平原㘰区尤其关注。当年,惟新乡报告县衙,当地薛家㘰的村民不执行县衙水利兴修命令,却集体迷信,跑到当地的一座圣塘庙中烧香,求塘子庙的菩萨保佑,熊明遇听了非常恼火。当地里长补充解释,历年来薛家㘰确实没有洪灾。熊明遇觉得很奇怪,决定下乡亲自察看。

熊明遇来到薛家㘰,但见平旷的㘰区原野中有座孤零零的小土丘,特别醒目。里长禀告说:村民烧香的圣塘庙就建在土丘上。熊明遇知道,特殊的地貌必然有特殊的风水。待绕着薛家㘰查看了一周,熊明遇便明确了此薛家㘰的风水命脉:“薛家㘰四面环水,主要的宽阔河港两条:南来的青石桥港和西侧环㘰的东洋港。两条河港如两条长龙在薛家㘰聚首,㘰中间的小丘就是一颗明珠,形成‘二龙抱珠’的风水。”熊明遇恼怒㘰区村民不听县衙指令,决定破掉薛家㘰中圣头塘子庙的风水,以示惩戒。

熊明遇召集地方耆老,说薛家㘰西侧的东洋港与南来的青石桥港并不连通,航船无法直接往来,不如将东来的施店桥港继续向西延伸,使青石桥港与东洋港贯通。再在薛家㘰南侧的河港上建一座桥,连通苕阳㘰,直达胥仓桥,这样薛家㘰的水路、陆路出行就非常方便了。且答应造桥的所有费用由县衙筹措。地方上听了很高兴,便开始向西拓展河港,修建桥梁。不久河港建成,整个薛家㘰西、南两侧外围的河港形成了环形,于是新建的桥梁取名环桥。

正当薛家㘰中村民得意出行方便时,不料洪涝灾害却开始每年降临了。原来西拓河港,将东洋港与青石桥港连为一体,两条河港的河龙都说圣堂庙属于自己的,开始争抢圣堂庙里的供奉,于是圣塘庙的风水由原来的“二龙抱珠”变成了“二龙抢珠”。若遇到两龙争抢激烈时,薛家㘰南侧环桥一带经常洪水滔天,甚至比泗安塘、西苕溪的水位都高。村民渐渐明白了,熊明遇建环桥,实际上破了圣塘庙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