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聚长兴微信平台正陆续推出由中国作家张加强主编,长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出版的长兴文旅融合书籍《长兴之境—太湖边的诗与远方》。
《茶经》的长兴传说
坊间有个说法:“到长兴,不能不说茶;说到茶,不能不说长兴。"长兴是茶圣陆羽著《茶经》的主要考察地,紫笋茶从顾渚山走进了唐朝宫殿。大唐贡茶院、古茶山、贡茶古道、摩崖石刻、金沙泉等无不诉说着长兴与茶的悠久渊源。
走在茶香四溢的长兴街头,200多家茶馆便是200多部茶文化故事,悉心等待人们前来品读。从古朴典雅的茶馆到现代化的茶室,品一杯鲜醇的紫笋茶,沁入心脾的是茶的浓香, 也是茶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漫长。
茶圣陆羽更是对顾渚山细察入微,踏遍一条条山谷,走了顾渚山的斫射岕、悬臼岕、葛岭坞岕、啄木岭,写了两篇《顾渚山记》,记录这里的物产、风貌。读山读茶园,另有一番解悟。
紫笋茶名是陆羽取的,陆羽为长兴代言,宰相杨绾为紫笋茶押宝。此前,陆羽做了一档功课,在顾渚山麓种了一片茶园,跑了斫射岕、悬臼岕、葛岭坞岕,细究了气候、生态、环境、土壤及野生茶树的特性。发现生长在阳崖阴林和砾壤中的野生茶,呈紫色,形如笋状。《茶经》中提到的方坞岕和四坞岕,仍是今天顾渚山野生茶的精品产区。
陆羽四处行走、访茶,一辈子在找好茶。他顺着山路,走出顾渚山,向南到了煤山大干岕。这里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村落。有建于南朝的长兴最早寺院之一的飞云寺,以及曲水寺、伏翼阁等著名景区,这些地方都写进了他的《茶经》。
长兴为何产好茶?陆羽为此魂牵梦绕,把长兴的茶区走了个遍,去了吴山茶区,白岘茶区,槐坎青岘岭,小浦乌瞻山、凤亭山。陆羽是有机会品读长兴气势的,他上乌瞻山访茶,看到长兴的山地、丘陵、平原直铺太湖而去,感受到长兴天境般的山水形势。
距陆羽在此试茶二百余年后,到了南宋淳祐年间,成都名道杨仲庚登此山北望,发现长兴形势宏伟,形如大鸟,若大鹏展翅。
五通山是头,至香山为一翅,至仰峰山为另一翅,子山为心胸处,雉山和车渚山为爪。层层峻岭如波涛奔向太湖。而陈氏祖墓埋子山,遂破解《梁书》所载“鸟山出天子”之谜。《长兴县志》 上说, 乌瞻山产云雾茶,岭间生兰花。
明时,诗人徐中行曾为寺院题记。今天仍可见到古遗址山门和石护墙、参 天银杏,一片寂光真境。
紫笋贡茶诞生后,陆羽继续他的皓首穷“茶”之路,先后去了绍兴,余杭、苏州、宜兴、丹阳、南京、上饶、抚州等地,最后还是回到湖州,依旧惦记他的长兴茶区,依然品泉问茶,登山虽辛苦,春光明媚中,仍有穿林渡水,分花拂柳之惬意。
茶风在偌大的中国转一大圈后,在顾渚山安然地沉淀下来,留下了植物与文化合璧的经典情节。这座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江南山脉率先读懂了中国的心灵,跑到了时代的前面,构成江南风流的一个奇观。
合溪是长兴的母亲河,旧时称画溪,两岸古木参天,朱藤倒影,风光如画,从唐代开始即为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合溪之畔的竹山潭,有长兴县丞潘述的乡间别墅,刺史颜真卿邀约陆羽等一批名士云集联诗作句,写下了书法名帖《竹山堂连句》。赵孟頫游览画溪,在五峰山的道观,写下名帖《长 兴州修建东岳行宫记》。
当年的气概都已落入历史的尘埃,曾经经历的人也已记忆模糊。《茶经》编织一个县的童话,经时间和信念的无数次过滤,对一片叶的无休止挑剔,千百年来,将护茶的信仰留给了这方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