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常聚长兴微信平台将陆续推出由中国作家张加强主编,长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出版的长兴文旅融合书籍《长兴之境—太湖边的诗与远方》。
本书共有十个篇章,分别为
“脉之源,你从远古来”
“茶之宗,传奏紫笋到”
“湖之韵,水乡蕴遗产”
“城之魂,池里藏月光”
“气之蕴,大地文曲音”
“民之合,人生汇聚处”
“地之魄,江南小延安”
“村之景,田野尽诗话”
“技之绝,民间有光华”
“禅之缘,合十万里风”
今日为大家推送收录在“脉之源,你从远古来”篇章中的文章——金钉子,生命的来路
金钉子,生命的来路
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人在艰难地解答着一个个难题。
很久以前,希腊人对沙漠中发现的鱼化石感到迷惑。后来,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学生提出:化石代表某些生命形式。人类从此开始研究化石,从而研究地球。
46亿年前地球诞生,开天辟地,有了水,有了真核细胞······地质学家把地球史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两个时间段,隐生宙大概就是6亿年前没有生命的岩石世界。到了显生宙,地球始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大代。
古生代早期地表荒凉,只在临近海洋的地方有些原始地衣,内陆尚处在洪荒里。但在海水中,生命的戏剧已经上演,细胞生物已是轰轰烈烈。渐渐地海洋里原始鱼类登上生命舞台,有的进化成两栖动物;陆地上始有森林,长兴的奇迹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
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相关研究表明:自5.8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地球上曾发生6次大规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长兴灰岩”完整记录了2.5亿年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那时,西伯利亚火山喷发,熔岩覆盖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大喷发产生裂变效应,喷射到大气平流层中的火山灰和硫化物遮天蔽日,使气温降似冰,氧气缺失,积聚的二氧化碳又造成高温,这一灾变使生物界沉寂五百万年。
长兴煤山的岩面真实地记录了这场悲壮的灾难。金钉子远古世界的7D电影立体化地展现了恐龙灭绝、海洋生物种类骤减等悲惨景象。至此,陆地上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三分之二灭绝了,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让位于新生门类,生态系统彻底更新······
长兴煤山葆菁一带的山体上,有地质史上二叠至三叠纪时期连续沉积的古生物化石带,有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群落,是迄今国际上最为标准的地质剖面,也是古生界与中生界之间的全球分界标。国际地质年代划分中最为重要的国际标准分界之一就在这里,这里俗称“金钉子”。
这个名称来源于美国修铁路的历史。1869年5月10日,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贯通,为表示永久性纪念,在最后两根铁轨的连接处钉了一个金铆钉。地质学上借用这一典故,把全球界线层型形象地称为“金钉子”,体现了全球界线层型在年代地层划分中的重要地位和永久性。
地层按年代分为前古生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每个界又分为多个系。系与系之间的全球标准就俗称为“金钉子”。“金钉子”不止一个,但却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分。全世界级别最高的“金钉子”共有三颗,俗称“大金钉子”,分别是:划分古生代和新元古代的,在加拿大纽芬兰;划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在中国长兴;划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在突尼斯。人们在长兴煤山发现了划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标准化石——“牙形石”化石,因此,长兴这颗“金钉子”既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又是中生界与古生界之间的标志,被认为是地质历史上三个最大的断代“金钉子”之一。
长兴煤山,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2.5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古特提斯海”。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后来由于火山喷发或天体碰撞,生物迅速死亡。如今,在金钉子博物馆内,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传递着亿万年前生命的气息:有菊石、鹦鹉螺、腕足类、牙形刺等十多个门类化石,还发现了属世界首次发现并以地名命名的煤山扁体鱼、煤山旋齿鲨、槐坎阳公鱼等20种,共15大类400个化石。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所在的煤山剖面是世界同类地层中最完整、化石最丰富的剖面之一。
科学家们有个估算:平均一万只动物死后,大约有一只成为化石,假设一万块化石埋藏地下,也只有一两块能被发现,加之动物死后便腐烂风化,变成化石的,得有一些必备条件:火山灰掩埋又遇上水的淹沉,经过千百万年、上亿年的置换作用,其硬壳和骨骼部分才会变成“石的内涵与物的外形”的统一。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之中,待到被发现更是一个极偶然的变数。
煤山剖面找到了远古地球的沧桑痕迹,其意义相当于大英博物馆的铂金米达尺,成了世界标准。相关的研究成果被制成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百家讲坛》等栏目播出,美国《科学新闻》也制作了专题片,还被写入了美国大学的教科书。煤山剖面已经成为中外科学家研究生物大灭绝的野外基地。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也成为科普研学游的热门地。
南京古生物所的王成源教授站立于煤山剖面前说:“我们从岩底走到半山腰那儿,就相当于在时间隧道里穿越了近2.5亿年的古生代时期,再往上去就是中生代了,伟大的恐龙时代来到了。”世界上竟有这样一处让人能坦然、平静地涉过这壮美的、浓缩了亿万年的地带。
一位国外学者深情表白:“站在岩石上听到的不仅仅是地球婴儿的啼哭声,而且是一曲天籁之音。”作家张晓明称煤山剖面为“醒悟之壁”。文学评论家洪治纲则说是“生命洗礼之地”。
诗人卢文丽面壁后留下了她的诗作《长兴灰岩》:
有人在朝拜,也有人看见了恐龙之前的
海藻和菊石,珊瑚和百合,以及
越来越纤细的生物
岩壁之上,万物收住了各自的车辇
平安的夜,狂躁的夜
在一个瞬间凝伫
海浪袭袭,亿万年前的合唱
倒扣着天空下的蚁群
狂飙或岩浆,挽歌或天籁
在秘密的内部三起三落
风的暗语,使我意识到一只三叶虫
微妙的变迁:从春天醒来
进入时光漫长的昏迷
秋风啊秋风,造化在造化中延续
生命的尽头,死亡豪华的歌剧仍在排演
越来越纤细的人于风中沉吟:
“这石破天惊的爱情,
是否已绝迹太久?”
留言送书啦!
第一个在本条微信底部留言的朋友,可获得《长兴之境—太湖边的诗与远方》一本!
领取地点:长兴县行政中心D座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