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富美长兴”美好愿景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使命,在新征程上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长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前景持续开阔。
订单式教学在生产线上培养学生
在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处生产车间,一个稍显稚嫩的面孔正专注于零件的划线作业。作为一名高三学生,何毅半年前从长兴技师学院来到企业顶岗实习,从理论到实践,让他的操作技术得到了更大的进步,与岗位的契合度不断提升。“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再加上师父的传授,我觉得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何毅告诉记者,自己是定向委培生,目标就是尽快掌握岗位技能,更好地进入工作角色。
与何毅一样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还有12人。早在他们入学之初,就与学校、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将企业对于特定岗位工人的需求与学生的意愿结合起来,这也使得学校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更有明确的目标。“我们的要求是在校期间让学生拿到数控专业、机电专业的中级工,为学生后期进入企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长兴技师学院机电系主任王智慧说。
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不仅使得学生的技术学习更贴近实际,同时更满足了企业招工用人的迫切需求。“像电焊工、喷涂工,这些岗位严重缺人,这些定向委培生毕业到我们企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工作中来。”诺力公司招聘专员凌晶晶表示。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于产业与教学的无缝对接,学校在把学生送入企业的同时,也积极把企业的高端力量引入校园。在长兴职教中心,来自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艺经理郑书剑正在给学生们授课。作为“浙江工匠”荣誉称号的获得者,郑书剑被职教中心特邀在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能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尖端力量。“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也把这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理念带到学校,让学生不仅学习当下的知识,也学习未来新的加工理念。”
截至目前,长兴共有大师工作室13个,其中省级大师工作室4个。透过这些行业顶尖人才,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与市场规律,长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始终紧跟企业的实际需要,更能符合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真正实现把专业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学生培养在生产线上,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方共赢。
高技能人才需求扩大职教类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在吉利长兴生产基地的总装车间,各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施工。春节临近,企业面临季节性的用工短缺,为此特地与职教中心进行合作,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引入学校汽修专业学生。“我们目前有200多名学生在不同的企业,在吉利就有70多人。”职教中心实习就业处主任徐晓贤表示,工学结合的形式,既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际岗位,也缓解了企业短时间内的用工迫切需求。
吉利汽车长兴公司总装厂厂长余建刚介绍,伴随着企业下一轮的结构调整与产能扩大,预计增加数百个相关技术岗位,这批工学结合的学生,正是他们招聘的重点目标,为此开出了相当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水平。“像一线的班组长月收入水平在7000元左右,在行业里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如果学生们能够加入吉利,按照我们星级培养的路线,最终他们也能获得自己满意的收入。”
而除了薪资待遇,企业环境、工作强度、未来发展空间等,也是学生们选择就业的重要考虑因素。“我是去年11月24日来到吉利的,这里环境好,工作强度也能够接受。”职教中心汽修专业学生汪德骏希望自己毕业后可以进入吉利工作。
据统计,2021年,长兴职教类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的总数为1200多人,其中超过一半选择制造业。同年,职业类学校与成人学校的培训量总计为11188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3489人次。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工人需求持续扩大,由此带来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在不断开阔。
良好的就业前景,让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广大家长、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招生形势持续优化。“我们学校招生指标在1100人左右,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年都超额完成,招生形势越来越好。”有着十多年招生经验的职教中心副校长朱跃建感叹道。
此外,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带来的用工需求,长兴的职业教育招生也在不断扩大。从2019年到2021年底,长兴累计从云南、贵州等地招引学生353人,目前第一批130名学生已在长就业。“今年我们跟江西也有对接,加大协作地区招生数量,每年能争取200人,3年可以增加到600人。”县教育局职成科科长吴国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职教类学校招生范围与规模,为长兴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为“富美长兴”美好愿景的实现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