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聚长兴微信平台陆续推出由长兴县太湖博物馆带给大家的长兴出土文物赏析系列。让我们静下心,观文物,用心倾听历史的声音。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文物是:镂空缠枝三凤石榴纹银花钗
精美镂空缠枝纹;其上饰三只凤鸟和两只石榴;钗头下端系有菱角形垂饰;钗头鎏金;钗股横截面为矩形。两件银钗钗头均约残1/3。其一残长37厘米,其中钗头残长12.4厘米,重24克;其二残长37.2厘米,其中钗头残长13.5厘米,重23克(图一,1、2)。1976年出土于长兴县下莘桥银器窖藏。
长兴下莘桥银器窖藏中还出土有三副保存相对较完整的花钗,虽有不同程度残缺,但都十分精美(图二,1—4)。
钗的基本形制是“U”形两股,由钗首和平行并列的钗股两部分组成。钗的基本作用是固定、装饰发髻。
唐代发钗形制多样,其中一类以装饰为主的钗称为花钗。花钗有两枝修长的钗股,顶端处结作一束,然后秀出一树花枝一般的钗首。细薄的银片镂空作成剪纸式图案化的缠枝花草,花叶间点缀鸿雁、鸳鸯、凤凰、蜂蝶等。花钗以银制为多,多鎏金,往往一式二件(一副),图案相同,方向相反,多枚左右对称插戴。
陕西、江苏、河南等地也出土有唐代鎏金银花钗(图三,1—3),总体数量不多。
此类银花钗流行于中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花钗又或做成金镶玉、银镶玉。浙江临安吴越国康陵就出土一件银鎏金镶玉凤纹钗首(钗股缺),西安唐兴庆宫遗址也出土有鸳鸯海棠纹玉钗首(图四,1、2)。
有学者认为,长兴下莘桥银器窖藏不像一般家庭生活用物,应是出卖的商品,窖藏为私人银器作坊的产品。下莘桥窖藏还出土有7件残缺严重(仅剩钗脚)的花钗以及其他形制的银钗32件。窖藏为私人作坊待售商品的看法是有道理的。长兴在唐代中后期为浙江西道属下的湖州长城县。“管润、苏、常、杭、湖等州”的浙江西道是当时南方重要的金银器生产地。《旧唐书·李德裕传》载皇帝诏浙西进奉“盝子妆具”。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测,周边地区乃至西安出土的花钗也可能有长兴生产的产品。
花钗具体怎么插戴呢?敦煌晚唐壁画给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图像(图五)。
考古发掘也出土过头上插戴花钗的木女俑(图六)。
图案繁复漂亮的花钗不仅反映了唐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也体现着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花钗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命妇之服,一品花钗九树,二品花钗八树,三品花钗七树,四品花钗六树,五品花钗五叔。妇人头上花钗的多少,成为其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
长兴出土的唐代花钗纹饰精美,做工精细,极具特色,国内少见,是唐代花钗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