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旅游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北纬30度的美 | 不妨银杏伴金桃 ——“北纬30度”山川壮美之行
发布时间:2020-10-06 字体:【

我们的地球至今仍有无数未被人类所认知的秘密,而其中北纬30度堪称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在这条独特的纬线上,

贯穿有四大文明古国,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州,

著名的埃及金字塔,

还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等诸多独特的奇特自然及人文现象……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而在美丽的太湖西南岸,

也有一个地方,位于神秘又美丽的北纬30度线上,她就是“长兴”。

今天起,长兴旅游和您一起开启

长兴——北纬30度寻美之旅……


第一站 小浦

秋天的银杏是我一直向往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再不去,就将银杏叶扫落尘埃了。


在去长兴八都岕之前,我看过许多地方的银杏,虽然也美,但与我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差距。长兴八都岕的银杏,之前就耳闻,也很想去。这几年看银杏,不是早了,就是晚了。早了,银杏还没有黄透,青黄着,晚了呢,银杏已经落得差不多了,那稀稀疏疏的叶子,总有点人老迟暮的感觉。


银杏最美的时候正值小阳春,这是八都岕最好的时节,秋季的燥气已经褪去,清冷中透着些许暖意,冬的萧瑟,彷佛还远远的,人们笃定地在阳光下晾晒着秋实,就像时令的小花淡定地开。


八都岕界于方山与岩山之间,两山之间的小山坳,叫岕。

八都岕,就是两山夹峙之中的一条长廊。长廊里生长着三万多棵原生的银杏树,天然形成了十里银杏长廊最老的银杏树。这片经历了冰川纪物种大灭之灾幸存下来的银杏林,亿万年来,银杏树,生生不息,成为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银杏之乡。


我们到达小浦镇八都岕时才8点不到,汽车就停在路边的银杏树下。


过溪桥,沿溪路行,银杏沿路排列,溪畔花园开满了波斯菊,银杏正黄,波斯菊稍稍开过了些,但还橙黄着,花园里有风车,一条小火车路从花间穿过,火车载着游人来往穿行。路上银杏虽然不少,但似乎都是近年栽种的。进方一村,不觉眼前一亮。这里是八都岕古银杏聚集的地方,银杏多且古老,一些怎么起眼的银杏,都有几百的树龄,银杏林中最高大也是最古老的一棵,树龄1400年,是名不其实的“银杏王”。

这棵银杏树干苍劲,树枝特繁茂,它的北面有棵同年同月同日种的雌银杏树,两树飘然若仙,相守相亲至今,不知羡煞多少的过往行人和痴男信女。杏王树下游人如织,山人伫立仰望良久。

公园里银杏树高低错落,有笔直朝天,枝条节节而上的,有分岔如华盖,枝条茂密的,也有枝干稍曲虬劲的,各树有各树的姿态,各树有各树的风情,树与树挨着,条枝与枝条交叉着,黑褐色的干枝,金色的叶子,或者棕黄色、黄绿相间的叶子交织搭配在一起,层层叠叠,一层一层相互映衬着,枝叶下时常露出屋檐屋角屋瓦,幽意盎然。这里的人家有种银杏的习俗,且代代相传,“杏”与“幸”同音,寓意健康长寿、幸福吉祥,也体现老百姓朴素的、美好的愿望。银杏树生长慢,一棵银杏树,从爷爷手里栽种,到孙子时才能吃上果子,这也是银杏公孙树别名的另一种说法。

银杏亦名白果,杨万里曾诗赞“深灰浅火略相遇,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第二站 煤山

第二天,同行的人,有的去体验玻璃天桥,有的带着孩子乘坐小火车,还有的去逛八都古街。我则参加当地人组织的穿越乌龙古道的活动。


相传1600多年前,有一条乌龙在方山顶上来回盘旋,僧人看见后,在这里建造寺庙,起名乌龙寺。有了寺自然就有了上下山的路,后人也就把这条路称为乌龙古道。


乌龙古道,是长兴著名的十大古道之一。起于八都岕景区的潘家村,止于八都岕柏家村,全程约30公里。古道沿山脊而成,呈“之”字形。


古道内山林曲径通幽,深处一片翠绿色的竹海里,绿色层次渐变,竹叶沙沙作响,闭上眼睛,慢慢去听,周围都变得更安静了……


这座小山海拔只有200米,铺着青石砖,到了秋天,竹叶掉落在石砖上,走上去滑溜溜的,因此要非常小心。对于很久没有爬山的人来说,这么点小山也需要费点力气,走一段歇一段,没有其他心思,就想着赶紧走到平坦的路上。这种难得的专注,让人非常享受。



爬山的过程中,看到当地村民正在往货车上搬砍好的竹子,这些粗粗的竹子刚满三年生,运到山下去,作为夏天用的凉席、凉枕等竹制品的原料。当我们点一点就能购买商品的时代,在这背后,有着一群人在为这种快捷服务提供劳动。


途中经过寺庙,正好碰上两位身着黄色长袍,穿着布鞋的僧人在挑水浇菜。据说,宗教文化也是八都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远离城市的喧嚣,才能参透人生的奥秘,才能流淌出智慧。不过,当我们无数次走进山里,是否也带走一片澄净的心呢? 


爬山的过程稍微吃力,但是在整个团队的相互鼓励下,很快就爬完了,大家坐下来吃点东西,拍拍照,非常开心。而这段路程在我看来最为舒心,也最为享受。


但我的行程不止于此。由乌龙古道终点起点,我将穿越“六八古道”,游历“江南红村”,以及在地质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金钉子”。


八,指八都岕;六,指六都岕。两岕相隔一个山头——先锋岭。听当地人说,光武帝刘秀起兵时,曾八次到八都岕躲过追兵。因“躲”与“都”音近,故得名八都。我听后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