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能源电池这一核心,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升级
长兴打造新能源产业链闭环
夕阳西下,长兴街头来来往往都是下班归家的行人、车辆。龙山大道边的人行道板上,上班族李欢拿出手机,打开APP,通过预约,开走了一辆红色的全天候共享汽车。
有很多像李欢一样的市民,在走路、开车、坐公交车回家等选择之外,多了租车这一选择,让他们实现了更加便利的生活。而这种便利,基于长兴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正逐渐渗入长兴人的日常生活,以技术改变长兴人的生活。
2016年,长兴新能源产业60家规上企业完成产值309亿元,占全县比重达24.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企业实现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5.5%。以天能集团、超威集团为龙头,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新能源企业正迸发出蓬勃的动力。
在超威集团的PACK车间内,工人正在操作机械臂进行自动入箱操作。从分选、捆绑、打螺丝到贴胶、入壳、入箱,这条生产线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产品工艺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今年年初,超威集团与GE公司合作拓展钠盐电池的应用领域,迈出了抢滩储能市场的关键性一步。当下,储能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重要契机,钠盐电池稳定性强、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泛,原材料易获得且无毒,废品回收工艺简单且无污染,符合储能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等领域的应用。
与此同时,超威集团还积极探索锂电池保养和回收,自创“IBMS”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在每个锂电池内部设置一个具有GPRS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和一个可以读取数据的芯片,当电池使用周期期满之后,超威集团可以精确地掌握电池信息,结合用户资料,顺利回收电池。此外,“IBMS”系统还能通过芯片记录电池关键参数及其异常情况,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到手机APP里,超威集团技术人员就能随时对电池进行快速体检,对症保养。“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要几万元,这一系统也就四五百元,物美价廉,消费者完全能够接受。”超威集团副总裁孙士东介绍。
当下,三元锂电池的原料钴、镍、锂等价格的上涨幅度达到20%左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下游产品的价格却在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下降,在未来,市民购买新能源车的成本将逐渐与燃油车持平。这两方因素影响下,长兴企业认清了一个现实:要做好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依靠国家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实现自我的技术创新,才能对冲眼下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影响,更能在未来拥有更多话语权。“以三元锂电为例,我们既要做好原材料自主研发创新,也要逐步实现设备和技术的智能化整体融合,同时,做好末端电池回收,实现闭环式的循环体系。”天能集团执行副总裁周建中介绍,为应对原材料上涨,天能集团也在不断提升能量密度,不断改善消费者需求端的续航里程、循环使用寿命等,“高安全性、高比能量、轻量化是我们的优势。”周建中说,目前天能集团已经聚集了来自中日韩美的全球尖端人才,持续进行科技研发,已成功形成绿色稀土合金技术、石墨烯真黑金电池技术、衡科技H6电池技术、连铸连轧连冲连涂连续化生产技术、脉冲内化成能量回馈利用绿色工艺技术、高安全高性能锂电池生产技术、废旧电池高效无害化回收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作为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天能集团和超威集团清楚行业技术创新方向所在,更对新能源汽车前景看好。几年前,长兴的大街上还难觅新能源汽车身影,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开进越来越多市民家中,且随着工信部公布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兴起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如今,围绕着新能源电池这一核心产业,长兴已经形成了涵盖上游原材料、下游汽车应用、关键零部件制造、能源互联网+的完整产业链闭环,产品已经打入国内主流市场,天能锂电已为东南汽车、芜湖宝骐、重庆盛时达、浙江吉利等10余家车企的21款车型提供配套,超威创元也已为吉利、江铃、重庆力帆等10家车企的16款车型提供配套。
近年来,长兴积极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打造产业闭环,吸引了普朗特、英纳威等一批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在画溪智慧创业谷里,一座白色的移动储能电站安静地运转着,灯光、空调、设备运转,它为整座画溪智慧创业谷提供电力支持,这也是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对长兴传统铅酸蓄电池应用的典范,通过峰谷时段的高抛低吸,优化电站运行,节省企业成本。
为鼓励产业发展,长兴在新能源产业上推出了相关政策,企业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更新,可享受15%~20%的资金补助,每家企业最高可享受3000万元补助,“今年我们实施了4亿元的工业补助政策,其中惠及新能源产业企业的达到1.5亿元。”县经信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潘桂英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