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长兴
当前位置:首页
打铁匠的“锤炼人生”
发布时间:2017-08-30 字体:【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打铁排在第一位,这句老话说出了打铁这个行业的艰辛。在水口乡后坟村,胡荣华、胡凤华兄弟俩却依然坚守着这项老祖宗传下来的锻造技艺。

  虽然已经到了夏末,但太阳依旧热情似火。在后坟村一间小屋里,火苗被鼓风机吹得呼呼直窜,两位铁匠师傅将烧红的铁坯放在砧子上,轮番抡锤锻打,铁花四溅。打铁的师傅就是胡荣华、胡凤华两兄弟,如今一个65岁、一个54岁,是胡家的第三代打铁人。

  多年的铁匠生涯,磨练了兄弟俩执着、严谨的性格。他们打制的铁器在方圆几十里内颇有口碑,尤其是打制的铁包钢菜刀,要经过选料、嵌钢、锤打、淬火等十多道工序,做工讲究,地道耐用。

  兄弟俩告诉我们,嵌钢这道工序是最难的,“铁要剖开,钢放进去,重新烧薄一点。”一边介绍,一边给记者做着示范。

  打铁除了工序繁杂外,还要求有好的眼力,因为打铁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涂涂画画,只能靠铁匠的眼力,才能打造出理想的物件。就比如烧火要烧到多少度,只能凭眼睛看铁的颜色来估计了。

  兄弟俩的悟性高,打造出来的锄头、菜刀、镢头和斧头等各种工具自然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压根不需要上街去卖。生意好了,两位铁匠师傅打铁也更有劲头了。但回想过去,还是有些辛酸,相比以前,如今打铁属于半机械化操作,而以前是纯手工,所以自然要苦得多。

  如今,代表着农耕文化的铁匠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兄弟俩担心的是,不知是否还有年轻人愿意成为“守业者”,把打铁的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