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洪桥镇中道村唐家浜的路口一家三层楼,只见一些中年妇女和老年人排队登记,我400个、我2500个、我4070个。这热闹的场面拖住了我们的好奇心。
到里屋4台缝纫机嗡嗡不停,7个工作人员你缝、我钉一会一个小的工艺品就完工了。一堆堆栩栩如生的小狗、小熊、小鸟将整个房间点缀的很是漂亮,更是增添了许多活力。旁边的一位阿姨说:“这个平台搭建得很好,我们在家门口上班很高兴!”
【创业实录】据加工厂的负责人沈伟凤介绍:“在11年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跟村民聊天时大家都想找点事情做做。于是我开始跟妇联联系想帮忙介绍一点活干,在政府的引荐下就开始了3个人的小家庭作坊。刚开始请工人付50元一天,大家技术不熟速度慢成品量少。连续大半年都是亏的,家人极力反对。都说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理发最少还不会亏本。”
后来想有付出肯定有回报的,干事就一定要干好!于是我就申请向信用社贷款增加厂房和设备、广招人员。通过妇联的扶持和宣传很快就招满了15个人一个小规模的小工厂运营了。在接下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培训、引进熟练技工,半年后我们的质量和数量日日剧增,销售面也涉及到了诸暨、义乌,一年销售成品近百万。在管理方面我就是将心比心大家都是赚的辛苦钱,我尽量多分钱给大家增收主要靠跑量,这样员工都很支持我,在这里上班也很高兴快乐。现在我这个小作坊已经辐射到了好几个村他们都在复制我的模式,在洪桥镇就有排田漾村和南阳村开了两家,西太湖大荡漾村、郑家帮也开了两家。我感觉有东西和大家分享很快乐,有成就感!
【未来设想】在今后我想将我的厂房再扩大一点,解决更多的闲置妇女;更想创作设计出新产品注册属于自己的品牌。甚至在村里开一个属于我们妇女的手工博物馆让我村的文化更加璀璨。
在我们羡慕之许,一位老大爷急促的换货声夺走了我们的目光:“再拿一批,再拿一批,这次拿700个我们两老口可干久点。”我们忙上去问大爷您这样辛苦吗?大爷一个劲地摇头:“不辛苦、不辛苦,老板人好她不跟我们规定时间,我们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来换新的,我和老伴家庭农活和赚钱两不误,很好!很好啊!做的多的一个月老两口也赚约800元呢,抽的烟也档次提高了,哈哈哈!”
在大家这认真、和谐地气氛里,我们都露出了幸福笑容。真心希望在好政府、好政策下的新农村人都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