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旅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活动很节俭 游客很闹猛——杨梅“红”似火
发布时间:2014-06-16 字体:【

  6月15日,2014·第十一届长兴渚山杨梅特色旅游节开始,6月16日,开幕式暨长兴-临安文化走亲文艺演出在龙山新区渚山村杨梅山庄举行,渚山村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活动节俭 效果不减
  “自从杨梅节举办以来,来这里摘杨梅买杨梅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王水荣种植杨梅已经有30多年,从原来的价低愁销到如今的产销两旺,他只是受益者之一。渚山杨梅节自2004年第一届举办以来,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今年杨梅采摘稍微提前了几天,杨梅节开始之前就已经有游客陆续前来,游客都习惯了。”龙山新区经济发展办主任许继峰至今还保留着第一届杨梅节留念的一个水杯。亲历这么多届杨梅节,他也亲眼见证了办节带来的好处。“办节以前只有几毛钱一斤,第一届杨梅节上就卖到2元一斤,现在基本保持在10元一斤左右。”
  正是因为杨梅节效应已经凸显,龙山新区今年选择了节俭办节。没有盛大的开幕式,没有领导致辞,舞台上的活动主要以文化走亲的形式送上表演给老百姓欣赏。原本开幕式应该是第一天,但是由于周末游客人数多,为了减轻交通负担,不影响游客兴致,主办方选择把开幕式放在第二天。“主要是增加一点气氛,让大家热闹一下。”许继峰说,“现在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即便是低调一些,市场仍然不受影响。”
  确实,只要一到杨梅成熟时节,不管是长兴本地还是周边的游客,大家就像约好一样自行前往渚山村采摘鲜果。虽然是礼拜一,但是游客的热情并未降低,通往渚山村的道路还是有些拥堵,引得杨梅种植户齐呼停车位不够。
  学习取经 谋划未来
  拥堵的场面,对于王水荣这样的杨梅种植户来说,内心是高兴的。因为只有游客多才能销售更多的杨梅,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实,渚山杨梅品牌打响以后,不少杨梅种植大户都为提高经济效益想办法。
  2006年,长兴紫山红杨梅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合作社的名义多渠道打开周边市场,为广大农户谋福利。除了市场之外,种植技术的提升也一直是理事长周建明考虑的重要事情。近日,他和几个杨梅大户前往慈溪考察,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他们的杨梅比我们的大,主要是品种不一样。”不同品种,价格也不一样,周建明说大颗杨梅的品种可以比老品种价格高3元或4元一斤。
  价格高,长兴为什么不大面积种植呢?“老品种基本上不用管理,一到成熟的时候杨梅就会挂满枝头。”说起新品种,王水荣只能摇摇头。“主要原因还是技术跟不上,不好打理,挂不住果,都掉地上了,再好的品种也不值钱。”正因为如此,杨梅种植户都不敢轻易尝试。考察以后,周建民深有感触,“他们的修枝技术好,这直接决定了杨梅的长势和大小。”
  为了让杨梅种植户走上技术发展道路,龙山新区决定在杨梅节期间举办培训班。许继峰说:“我们把时间定在6月30日左右,把慈溪、余姚等地的土专家请过来,传授一下他们种植的杨梅为什么大、为什么甜的经验。”到时候,除了渚山村以外的全县杨梅种植户都可以来培训班里取经学习。“培训班教技术,当然是好事情。哪个不想杨梅效益好嘛!”王水荣腼腆地笑着,接起口袋里的电话。原来是有客户问路,他便急匆匆往路口走去。
  杨梅办节 游客闹猛
  昨天上午,伴着丝丝微凉的山风,渚山村原本宁静的山林因为杨梅节的举办而热闹起来。欢快的音乐、雀跃的舞蹈,舞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的观众也跟着节奏摆动身体。来自南京的游客俞运宝虽然已年过70,但是看到演出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跟着音乐哼唱、摇摆,银色的耳环在耳朵上轻轻晃动。
  “第一次来这里,环境不错,空气也挺好。”一头银发的她看起来神采奕奕,给予渚山村颇高的评价。“路边的杨梅我尝了一些,很好吃,挺甜的。”跟她一样从南京来的还有不少老年人,他们都是冲着好的生态环境和杨梅节而来。一路上,旅游车、私家车一辆接一辆,除了浙E车牌,许多上海、江苏等地的车辆也在行进的行列。
  杨梅红,游客来,同样忙碌不停的还有渚山村的杨梅种植户。60岁的王水荣早早从山上摘下了新鲜杨梅,借着演出人气,叫女儿在舞台边兜售。蓝色的塑料筐上铺着一层绿叶,叶子下面是紫红色的杨梅。小小的两筐杨梅前围满了自行挑选的游客。“路边卖一些,还有一些直接运到宜兴,我儿子认识那里的客户。”
  王水荣穿着一双便于上山采摘的球鞋,双手因为沾上杨梅汁水明显泛着紫色。一边夸着杨梅甜,一边为顾客拿篮子,早已经顾不上裤子口袋里一直响个不停的手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