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档案信息
长兴:全方位打造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01阅读:字体:【



近年来,长兴县档案工作“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夯实档案工作基层基础,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拓宽档案公共服务覆盖面,创新档案工作治理举措,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长兴模式。

上下贯通,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执行有力。

2019年趁全县深化机构改革的东风,档案部门顺势而为,在局、馆工作“双加强”上做足文章,进一步理顺全县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局馆联席会议机制。面对局、馆职能的调整和分设,探索建立了由局馆长召集、局馆中层以上人员参加的局馆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共同研究部署和实施推进基层档案工作重点内容。2020年6月,长兴县被确定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国家试点任务后,局馆联席会议认真谋划试点方案,扎实推进各项试点任务。并在全县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提出了“档案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多方部门协同配合、镇村两级整体提升”的治理思路。机构改革以来,已召开局馆联席会议9次,有效地推进和解决了15项重点工作;构建片区指导和协作组的“监管+指导”模式。在乡镇(街道、园区)和机关部门形成了3大片区指导组和5大工作协作组,由档案局、馆各分管领导领衔挂帅,每组配备3名局馆干部,将监督指导、考核验收、评先创优、工作推进等各项职能融入到片区和协作组活动中。2020年各组共监督指导基层单位48家,开展档案安全工作抽查18次,完成年度档案工作考核验收80家,完成村级档案规范化检查92个,召开片区指导组和协作组会议26次,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档案工作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依法制定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责任制。以贯彻落实新修订《档案法》为契机,强化基层档案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制定和印发《长兴县档案工作责任制体系》,明确县乡村三级主体档案工作责任清单,要求各级党组织建立档案工作领导责任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实行档案工作清单化管理;完善县乡两级档案工作考核体系。县委加大档案工作考核力度,拉开考核分值层次。2020年度县委对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的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通报中,有9个部门和2个乡镇扣分多,受到了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各乡镇(街道)党委也将档案工作纳入到对行政村(社区)的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推动基层农村档案工作常态化监管。多方协同的“清单治理模式”推进基层减负增效。紧紧围绕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这个目标,根据县域基层治理工作特点,与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民政局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四张清单”治理模式,档案部门由“单兵作战”向多方协同的“联合作战”转变。以县委办名义下发《镇村两级党组织政治生态档案和廉政档案归档清单》(即:“两档案”清单)、《镇村两级小微权力事项归档清单》、《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归档清单》、《村级社会治理事务归档清单》。县档案部门在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了“基层治理专题档案库”,逐步实现各级各部门在对基层组织的巡察、检查、考核、验收过程中“只看档案不看台账”,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目前,“四张清单”建库率达100%,现基层治理专题档案库中,镇村两级“两档案”有15895件,镇村两级小微权力事项档案有16635件,村级社会治理事务档案有50639件,乡镇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档案有9086件。如2020年为县委政治巡察提供“两档案”5756件,从中发现问题872个,制作问题档案凭据238份,移交线索5个,有2567件档案佐证巡察组发现的问题。“两档案”整合共享,充分发挥了档案的政治功能,助力基层廉政治理。

全域推进,档案基层基础标准规范。

长兴档案部门始终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期重点工作来推进,牢固树立基础扎实是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这一思想认识,高标准推动实施档案工作基层基础的提档升级。基层基础三年行动打牢治理基础。2017年启动了《长兴县档案工作基层基础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突出抓好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基础,扎实推进机关档案室“四个一”标准建设(即:有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机构、有一批规范的各门类档案、有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有一间安全的档案专用库房)。2018年完成了84家单位新一轮《档案分类方案表》和《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重新编修和审批工作,汇编了《长兴县档案工作基层基础业务辅导丛书》6册,为基层档案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2019年底,全县84家机关单位建立健全了本单位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小组,档案管理人员应设尽设,其中专职档案人员25人,兼职档案人员59人,取得档案初级以上职称的有13人。各综合档案室都建立了文书档案、专门档案、会计档案和特种载体档案,形成“一全宗二职责三制度四台账”的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化。100%设置了独立的专门档案库房,其中有65家单位综合档案室配备了档案密集架。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得到了大辐度改善,“五个标准化”打造村级档案升级版。2018年启动全县美丽乡村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制定印发《长兴县美丽乡村建设档案工作标准化指导意见》,提出美丽乡村档案工作“五个标准化”建设标准(即:管理职责标准化、硬件配置标准化、业务建设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和档案文化标准化),通过3年分批推进,到2020年底,全县237个行政村和27个社区都建立了以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体系,村村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分类方案表和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建立以文书档案、科技档案(项目档案)和特种载体档案为基础的各门类档案。264个村社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库房,其中161个村社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密集架。全县配备了统一的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全县统一的村级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库,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在村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县村级共有室藏文书档案549176件,科技档案13019卷、照片档案17083张,村级档案文化库共有目录数为106259条、附件数126067个。2017年11月24日,国家档案局付华副局长一行30多人来长兴考察调研美丽乡村档案工作,对村级档案标准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2018年9月26日,全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档案工作推进会在长兴召开,来自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和全省各地市县(区)130多人实地参观了行政村档案工作,对长兴美丽乡村档案工作“五个标准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纵横交错,档案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长兴县致力于打造档案开放服务示范区为出发点,逐步实现县域档案公共服务现代化、标准化和均衡化。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2017年档案公共服务全覆盖工作并被列入当年度政府工作“十大民生实事”,并成功申报了全省档案开放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档案查询服务纵向到底。2017年长兴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通过窗口前移、权限下放和队伍配强“三个环节”,将档案查询服务向乡镇、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全县查档服务由原来馆内的“1”个窗口增至覆盖全县范围的“1+280”个窗口(1个县档案馆、1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264个村社党群服务中心窗口),打通档案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查档梦”。据2020年度档案查询利用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共受理档案查询利用6753人次其中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受理档案查询利用3636人次,占比53.8%。档案协查服务横向到边。2019年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又增加了部门档案协查功能。先后与民政局婚登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证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矛调中心等单位建立协查模式。在各覆盖点的群众均可申请查询档案馆的婚姻档案、婚登处的婚姻登记材料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土地、农房档案。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跑”代替“群众跑”。截至目前,已有12个重要民生部门开通了档案协查。2020年通过档案协查平台共受理965人次,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和办理机关对民生档案的利用。部门档案协查功能的开通和扩面,实现了档案查询利用服务纵向到底,全县档案公共服务得到均衡化发展。2019年12月,长兴县档案开放服务示范区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档案局专家验收,成功创成全省首个档案开放服务示范区。数字转型促进资源共享。以档案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做强做大县域档案数字资源。将县档案局馆、县级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园区)、行政村(社区)连接成“一张网”,实现“馆藏档案库”、“室藏档案库”、“村级档案库”“三个库”的共建共享。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完成电子目录100%,完成扫描率96.97%。84家县级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全部完成室藏档案数字化,平台中共有目录数据1118797条、全文数据5091719万页,2019年全面完成机关数字档案室创建任务,其中30%达到省级示范、70%市级规范的目标,是全省首个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数字档案室建设任务的县区,2018年圆满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测试任务。2020年,县档案部门全面推进实施村级档案存量数字化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09个行政村(社区)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村级数字档案库有目录数据259714条、全文数字化挂接695556页,计划于2021年底实现村级档案数字化全域覆盖。长兴以档案数字转型为改革牵引,积极融入数字政府建设,逐步实现县域档案大数据管理模式,促进各类档案资源真正的共建共享,为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档案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