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聚长兴微信平台陆续推出由长兴县太湖博物馆带给大家的长兴出土文物赏析系列。让我们静下心,观文物,用心倾听历史的声音。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文物是:宋代彩绘螺旋纹捶丸
▲图一
圆球状。米黄色胎,表面彩绘多组红褐色螺旋纹。直径4厘米。1975年长兴电影院工地出土(图一)。
捶丸,是一种以杖击球入穴的古代球类运动,又指所用之球。捶,击打;丸,指球。捶丸始于唐,成熟、普及、鼎盛于宋、金、元三代。它是由马球和步打球发展而来的。把马球、步打球的直接对抗比赛改为依次击球的非直接对抗比赛,把“打球入门”改为“打球入穴”。捶丸最显著的特点是场上设球穴,以杖击球。
古代绘画中就有捶丸运动的生动画面(图二、图三)。
▲图二 宋代捶丸石刻画 山东岱庙
▲图三 宋代捶丸图瓷枕(陈万里《陶枕》著录)
捶丸运动兴盛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图四—六)。元代还出现了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丸经·序》中就记载了:“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丸经》对捶丸比赛的场地、器具、游戏规则等都有详尽的说明。
▲图四 (宋)《蕉阴击球图》故宫博物院藏
▲图五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捶丸图》壁画
▲图六(明)杜堇《仕女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捶丸的场地设置在庭院或野外。所用球杖(棒)有不同类型,供人在不同条件下选用。捶丸所用球,据《丸经》记载,为瘿木制成。所谓瘿木,就是树木生成绞瘤的部分。此种球质地坚硬,绞结的纹理也十分醒目。不过瘿木的捶丸保存不易,目前考古发现的多为石头、陶瓷质地的(图七,1-3)。
▲图七,1 绞胎捶丸 唐代 陕西历博藏
▲图七,2 绞胎捶丸宋代成都体院博物馆藏
▲图七,3 元代捶丸开封新郑门遗址出土
长兴出土的彩绘螺旋纹球为何被认定为捶丸呢?近年来的江西吉州窑遗址考古中,出土了数件南宋彩绘捶丸(图八),其中就有与长兴出土彩绘螺旋纹球十分近似者。因此我们认为长兴的这件彩绘球就是宋代江西吉州窑烧制的捶丸。
▲图八 出土吉州窑遗址出土南宋彩绘捶丸
吉州窑烧制的这些捶丸为何有彩绘纹饰?有学者认为彩绘纹饰是仿绞胎纹理,而绞胎纹理又极类瘿木的纹理。
捶丸运动至明末清初趋向衰落。
中国古代的捶丸运动与现代西方高尔夫球在以杖击球、场地选择、设置球洞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有理由认为高尔夫球这项西方体育运动与在中国古代盛行近千年的捶丸运动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有学者认为捶丸可能在元代传入欧洲,对现代高尔夫球的出现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杂剧《庆赏端阳》有道白:“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试武艺吗?”遥想当年,玩捶丸的水平高低和射箭一样是可以炫耀的才艺!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九),捶丸运动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得到传承和推广(图十)。
▲图九 1980年发行《中国古代体育·捶丸》邮票
▲图十 山东泰安组织的捶丸活动(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