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旅游动态
近在远方(3)丨仙山,一起凡人成佛的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01信息来源:长兴县人民政府阅读:字体:【
      1月21日起,长兴旅游微信平台陆续推出由中国作家张加强著的文化大散文《近在远方(一个县的史诗)》。本书共有四个篇章,分别为“脚印—与看不见的声音独语”、“街巷—让阳光照进历史的屋子”、“地气,用最世俗的方式爱你”和“留痕—学会赞美黄昏”。

今日为大家推送收录在“脚印—与看不见的声音独语”篇章中的文章——仙山,一起凡人成佛的事件。

仙山,一起凡人成佛的事件


山形端秀,峻拔而无破碎形。仙山凭此佛性,成为地藏王菩萨的最初道场。
地藏菩萨信仰在印度出现较晚,不在印度的四大菩萨观音、弥勒、文殊、普贤之列。其地位和作用在僧侣心目中微乎其微。地藏菩萨信仰传入中国后,使地藏不仅获得重生,并且成为中国大乘佛教推崇的四大菩萨之一。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一位叫金乔觉的新罗僧人。


据说,金乔觉是新罗国的王子,样貌奇特,身长七尺,早年航海来大唐留学。长安城内寺院林立,吸引了众多的异国僧伽来华修行求法。汉学修养颇深的金乔觉自诲:“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

生活,削发为僧。

正念的效果和善法的增长需要多久?佛祖乔达摩自己说至少要七年。他后来告诫弟子:“就像海洋渐渐倾斜,渐渐消退,没有急转的坡度,见闻思修也是这样,无法顿悟究竟真理。”经典上说他在一个晚上得正觉而成佛,是信仰者的盲目。


公元719年,二十四岁的金乔觉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卸舟登录,初抵江南,过长兴仙山,遥望如卓笔,遂驻足布道修行。金乔觉的盛大法宴令仙山显小,再度西行。
某日,九华山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脚僧。他举目眺望,发现这里峰峦挺拔,云雾缭绕,四季清静,连绵百里,是个修行的好场所。于是决定留驻九华山修行,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苦心修行七十五载,九十九岁圆寂,肉身不腐。


传说当时九华山上有一个老员外叫闵公,布斋好善,经常供僧。金乔觉对闵公说,我只要一个袈裟之地。于是金乔觉将袈裟向空中一撒,化作一团红云,将九华山的九十九个山头都覆盖了。闵公见金乔觉佛法无边,便把整个九华山都献给了他,并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侍者。现在所见的地藏菩萨像,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金大师九十九岁,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

腾出心中的地盘给佛陀,是长兴仙山湖的善举。仙山是金乔觉向佛路上的前站,故有小九华之称。山与水编织生命图像,超乎常人于水土的理解。地藏王菩萨在此成觉,令这方空山净水略带禅意,斜斜地珍重所有的来者。入得湖山气质,小襟怀难以倾倒。

金大师看穿世情移居山水间,换一种方式呼吸,长发飘去冲击心神,将地狱空间填了。濯心洗面,反省皇室宫殿曾经的矫情。

在湖上远远望一眼仙山,山顶寺院名显圣寺,清顺治年间,孤标僧重建地藏宝殿于巅。现在,雪窦寺怡藏大和尚徒证道法师,一脸的天方地圆,有大寺院熏陶的气度,存大师的相道,溢福。

去湖面提神,水泡尽为清幽的文字。柳枝点水,婉约着宋词的高雅。但一定要在仙山湖的西边,才会发现水的深处总是有言。有一个叫慕白的温州桂冠诗人抬头看山低头读水,于是有时空之外的诗:

我身在空门,心怀鬼胎,也怀慈悲

日夜忐忑,往生有极乐,终南无捷径

尘归尘土归土,三界之外无迷途

人心隔山水,一脚天上,一脚人间

慕白恍若多情,秘密地爱着这水。那晚我们狂饮,没见分晓,各自散了。这家伙半夜写了《仙山湖记》,与前一首构成天地:

仙山湖,水的深处总是无言

我自作多情,秘密地爱着你

以为在仙湖就能遇见仙女

其实只是芦花,飘呀飘,在水中

这些漂泊的生命,都没有根

流水无声,四野茫茫,荒草连天

孤独感在这残酷的世界里,愈加不可思议地存在着,它漠然的面目下藏着一团冰寒的火,仙山湖可以将这团冰火冷藏。冬走湖上,世道的空旷只有佛来承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