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物保护
谱牒文化出新景
发布时间:2018-06-13信息来源:长兴县人民政府阅读:字体:【

  谱牒文化出新景

  ——尚儒王氏宗谱发掘弘扬历史文化露出新热点

    

  今年(2002)初,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尚儒村人在开发悬脚岭旅游区和整理本村文物古迹资料过程中,发现本村的《尚儒王氏宗谱》记载了一百三十多代家族代代相传约有4500年的历史,并有岳飞、苏轼、欧阳修等多位名人的题文、跋、铭等文献,引起了正在采访的《长兴报》记者周秀才明的注意,进行专题采访。4月6日《长兴报》发表了“《尚儒王氏宗谱》世宝今尤在”的消息,接着湖州晚报、今日早报、杨子晚报等8家报纸作了报道。不久,全国八个省(含台湾地区)许多人士耒信耒访,激起了寻根认祖、追溯与弘扬历史文化的热潮,尚儒村热闹起来了!

  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政府与民间收藏的家谱至少有2~3万种,为什么尚儒王氏宗谱(以下简称《家谱》)的消息能引起如此轰动呢?一是记载历史长;二是有许多历史名人写的序跋铭文,文化含量深;三是该谱能在尚儒村保存是许多代人可歌可泣的修撰与保护的成果。

  尚儒王氏属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代,晋15岁辅王政,因与父王意见不合而被眨为平民去太原唐坂里,时人称为王家,便以王为姓。虽然第一代王姓从晋开始,但晋原姓姬,谱上将姬姓始祖后稷至晋的36代清楚记载。后稷父是帝喾(黄帝的曾孙),母是姜源(炎帝后代),因此从后稷至今已有约4500年了。

  王姓自太原开族后,子孙漫衍,人才辈出。2~6世为周的三公;9世王错为魏的相国;14~16世的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人均为秦朝名将;汉朝有6代在朝廷任要职;两晋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隋朝有55世王通,号文中子;尤其是62世王言至68世王巩开创了“三槐王氏”,其中王旦任宰相18年,为宋朝名相;南宋初69世王皋随宋高宗南渡,后三子分居三沙成三支派,中沙支的王奇瑞迁居长兴尚儒至今已繁衍到99世。因此从后稷至今已共135代了。

  《家谱》中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学大师苏轼、欧阳修的序跋铭等文。苏轼有2篇文章,其中《三槐堂铭》记述了兵部侍郎王佑为教育后代,年迈时在自家庭园手植三棵槐树,期望后代能出“三公”式的人才,后耒其子王旦、孙王素、曾孙王巩都是宋朝栋梁之材,他称颂道:“魏公(王旦)之业,与槐俱荫。”“郁郁三槐,惟德是从。”从此王佑后代称为三槐世系。王旦死后,宋神宗命欧阳修写的墓志铭长约1800字,不仅歌颂了王旦的美德与功绩,而且是一篇文学水平极高、教育意义很深的巨著,铭的结尾写道:“天子念公,报公以隆;春秋从享,万祀无穷;作为歌诗,以念朝工。”北宋末年,王巩之子王皋(世袭太尉)举家南渡。王皋之子手捧父亲手书到岳飞府第请他作跋,岳飞喜出望外,认真细读,称赞王氏后继有人,有贤且仁,战乱之年保护家谱“禀然完帙,阅历异代而光远有耀”,以“王氏世宝”四字为卷首。另外,南宋理学家朱喜的同事蔡元定,元朝御史大夫许衡也为《家谱》题文。

  《家谱》中最早记载修谱记录的是王旦作的《启后录》,文中规定要六十年一修,以后各代都有修谱记录。谱的修撰与保存经历多次劫难,举列如下。当王皋举家护送孟太后南下时,国家危难、个人生命难保,还将《家谱》及木刻版牒装了数车一起携运,使文武官员与疆埸宿将无不叹服。元朝时,进士王允和(76世)看到先世谱牒已存亡参半,便远搜博采,编成三沙全谱。元末,79世王奇瑞避战乱耒到长兴尚儒,爱其山水之胜定居下耒,子孙繁衍。84世王一祥、王一瑞兄弟收集三槐及三沙先世谱牒,编撰了《尚儒王氏宗谱》,于康熙47年完工。以后嘉庆22年、道光20年续编。但最后一次却一波三折,先是咸丰年间91世王于岗操持续编,稿未成遇太平天国战乱,民众十有七、八死亡或失踪,谱稿散失。平定后,王于岗之子王小岗在旧书舖捡得卷首一卷并本支年表,遂珍藏之。93世王廷赓等又主持收搜残稿,意将三沙联编重辑,但又遇日寇侵犯,三沙合谱已难成事,有幸的是尚儒族稿已完备,便决定仍修为《尚儒王氏宗谱》,由94世王家基等于民国28年(1939)才大功告成。好在原三槐王氏的先世资料均收集在内,这部“王氏世宝”终于在尚儒落户。文革期间,大部分家谱遭毁,该谱由于王海宝、王其大父子的苦心珍藏才能留芳至今。

  目前湖州市有关人士正会同国内的有关知识人士,合力对《家谱》这部文化宝库并涉及整个王氏谱牒进行研究,为丰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而努力。尚儒村人也正在酝酿开发《家谱》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为悬脚岭旅游区增添一个新的亮丽景点。

   

  作者简介:王听兰,1940年12月生,浙江省长兴县人,1960年毕业于浙江省长兴中学,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968至1986年在第二炮兵工作,任某旅技术装备部总工程师,1987年转业到浙江省湖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任平战结合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地下建筑开发与使用管理、现代管理。主要著作有《地下建筑防潮除湿教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出版),被评为全军科学技术三等奖;1985年又获第二炮兵先进个人二等奖;因技术革新等业绩荣立三等功三个。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多篇,曾多次获奖。转业地方后结合本职工作、关心地方家乡建设撰写文稿,在国家级刊物和地方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2000年月11月在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工作者。2001年1月退休。

  退休后全力从事王氏家谱研究,近两年耒在有关报刊上在家谱研究方面发表了《(尚儒王氏宗谱)——记载4500年家族代代相传的历史画卷》、《王氏宗谱》、《谱牒文化出新景》、《(三槐堂铭)与苏轼在湖州》、《尚儒“三槐堂”》等文章。2002年底发起筹办王氏家谱研究会(现为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主编《中华王氏家谱研究通讯》,2004年4月创办《中华王氏网》。2004年7月被聘为《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

  通信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金泉花园5幢103室 邮编   313000  

  电话:  0572—211458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