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俗风情
桑叶喂羊
发布时间:2018-06-07信息来源:长兴县人民政府阅读:字体:【

  每到冬季,长兴人有用桑叶喂羊的传统。这一习俗却揭示了有“软宝石”之称的湖羊的来历,《中国农业志》上称“长兴是湖羊的发源地”。

  形成原因:元末明初,朱姓皇帝为了固筑江山根基,削减元末统治者的残余势力,把京畿内的蒙古皇族移居长兴太湖边,赐“钦”姓,繁衍成长兴的名门望族。

  蒙古人南下的时候,牵来了头长“月牙角”的蒙古羊,到太湖西南岸后,遍地是稻麦,蒙古羊无法放牧,圈养后只能吃人工割的青草和营养丰富的桑叶,由于冬桑叶的医疗保健功效,羊的皮毛闪闪发光,羊羔皮成为出口欧美东南亚的“软宝石”,蒙古羊遂进化为“湖羊”。
   
  民俗四:年节送米酒
   
  几百年来,长兴这块风水宝地聚会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炎黄子孙,各地的多元文化酿制了一杯长兴独有的“醇酒”。

    “老白酒,红曲酒,长兴人过年喝米酒”。时逢盛世,这个传统习俗在长兴演绎得淋漓尽致,年节前后整个长兴城乡,到处弥漫着一股乡情浓郁的“米酒香”。2003年春节,长兴有近十万农户自己在家里酿制米酒。用米酒赠送亲朋好友也成为一种习俗。

  形成原因:南北朝时,长兴出了个皇帝陈霸先,节日庆典、升迁婚育,往往以酒激情助兴,出师祝捷、外交内治,也往往用酒生智壮胆。那时长兴全国的能工巧匠云集,应运而造“箬下春”酒。史料记载,“箬下春”是一种近乎黄酒的米酒,家家户户都会做,男女老少都能喝。到了大清朝,河南、温州等地向长兴移民,又带来了老白酒、红曲酒的技艺和习俗,春节前后以自制米酒欢度年节、赠送亲友,成了长兴民间的一种风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兵荒马乱,太湖南岸的小溪口镇一带,汇聚了各地渔民,渔民们为驱寒祛湿,酿制了名酒“见仙醇”,风靡一时,据说酿造的秘诀是糯米、小麦掺半,当酒液从蒸馏壶嘴流进尖底的酒甏那一刻,用太湖里捉来的半斤重的野鲫鱼,趁它们活蹦乱跳之际,一下抛进八成满的甏里,鲫鱼在温热的酒水里游动挣扎,即刻将甏口用竹箬和砻糠泥封死,放在地窖中储藏。到来年清明启封,那鲫鱼早已鳞骨无存,喝一口,鲜美无比,一杯下肚,浑身通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