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330522/2024-03575 | 成文日期: | 2024-09-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长兴县财政局(长兴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县财政部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为基石,高效落实“五财并举”总体要求,强力推进未成对三个“一号工程”,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确保了全年收支平衡,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坚实保障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为我县高质量赶超发展、奋力谱写“富美长兴”建设新篇章提供财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一)收支决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218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比上年增长6.5%(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976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增长2.4%。
(二)收支平衡情况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218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01467万元,上年结余58869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000万元,调入资金15176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37000万元,收入合计1601286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9763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36317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31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1784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77万元,累计结转下年24867万元,支出合计1601286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一)收支决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627198万元,完成预算的125.4%,下降38.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95639万元,完成预算的124.1%,下降39.3%。
政府性基金支出62499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下降43.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951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下降47.6%。
(二)收支平衡情况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62719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49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88100万元,调入资金10200万元,上年结余36959万元,收入合计769947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62499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08万元,调出资金120496万元,累计结转下年23747万元,支出合计769947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6673万元,完成预算的117.4%,比上年增长7.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39667万元,完成预算的101.5%,比上年增长6.7%。
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72063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8576.1万元,完成预算的1116.7%,增长683.2%。上级补助收入49.1万元,收入合计8625.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4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576.1万元,结转下年15.7万元,支出合计8625.2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经省财政厅核准,我县2023年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01.67亿元,其中:一般债139.96亿元,专项债61.71亿元。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22.51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8.81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11.7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1.78亿元,到2023年末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201.67亿元。2023年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率112.8%,继续保持在绿色安全区域。
六、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2023年,我县坚持“稳增长、提质效、惠民生、促共富”的总体思路,围绕“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的总体要求,交出了一份财政高分答卷,有效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1.广筹财源,收入运行稳步向好。纲举目张做好收入统筹工作,把开辟财源和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财政的头等大事,不断完善收入组织协同机制,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同步。联合职能部门积极开展“跑省厅”“争资金”“争项目(政策)”行动,2023年累计对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30亿元、债券资金22.51亿元,为财政稳健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梳理县内各部门、单位“沉睡”账户,积极盘活,防止资金沉淀,2023年共计盘活存量资金超3亿元。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执行管理,统筹县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0.9亿元,做到财尽其用。
2.聚力服务,惠企政策卓有成效。聚焦“强企+惠企”双链协同,围绕县“1+4”主导产业,紧扣“8+4”经济政策体系,建立惠企政策服务机制,探索更多惠企方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2023年全年兑现“8+4”政策资金31亿元,分月政策兑现进度全年均在全市前列。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贯彻财税联动,发挥财税政策正向激励作用,做到应减尽减、能免尽免,2023年全年为企业减负超29亿元,畅通退税流程,加快退税进度,有效为纳税人缴费人减负增效,提振企业信心。积极推进“一号改革工程”,提升县域营商环境,试点省级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化,助力实现企业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管理。实施政府采购“留份额+预支付+快支付”制度,2023年,全县政府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预留份额达到70%,政府采购中小企业预付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采购资金支付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积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
3.优化支出,民生事业持续加强。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2023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75.5%。落实科技首位战略,科技投入较上年增幅15%,重点支持我县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技术创新,支持高、精、尖人才招引及安居工程,支持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载能提升。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3年教育投入21.2亿元,较上年增长9.4%,重点支持义务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龙山新区新建学校工程、画溪新能源小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财政保障,加大县、乡两级幼儿园建设财政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2023年补助养老服务体系6109万元,惠及21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1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全县16万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为2.45万高龄老人发放了高龄补贴。深化再就业政策体系,为职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提供财政支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体系建设,推动全县卫生事业发展。
4.发挥能动,共同富裕探索前行。积极发挥财政在共富领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打造更多共同富裕标志性新成果。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领域转移支付制度,在教育、卫生及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出台多项钱随人走转移支付政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确定增值收益在县、乡、村三级分配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兴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富小切口,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引领、资金引导和资源统筹职能,深化失能失智困难群体“一减一增”双提升共富“小切口”改革。
5.守牢底线,风险防控能级提升。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兜牢“三保”底线,严防“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全年“三保”支出46.0亿元,完成预算的99.1%。加强库款运行分析监控监测,合理把握支出节奏,全年未发生库款保障风险事件,库款保障水平均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扎实推进化债工作,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紧盯年度化债任务,通过有效途径化解存量债务,2023年,通过安排财政资金、盘活存量资金资产等共完成化债33.22亿元。严格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全面开展浙里基财智控应用工作,所有乡镇(街道)的一体化资金与自有资金均纳入浙里基财系统,通过数智系统对乡镇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防范支出风险。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为,这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各位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勠力同心、拼搏奋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难题:一是收支矛盾仍旧突出。疫情转段不久,经济恢复尚需时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收入增长缓慢。但重点支出居高不下,科技、教育支出刚性增长,补充社保资金逐年攀高,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投入,收支矛盾仍将持续。二是预算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预算刚性约束有待进一步增强,资金使用绩效需进一步提升,预算一体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三是风险管控还需提升。“三保”支出责任逐年增大,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偏弱,化债任务还未完成,各类风险防控手段亟需加强。我们要直面问题,也要增长信心。下阶段我们将凝心聚力抓工作,创新实干争一流,为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富美长兴”精彩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附件1:一般公共预算决算
附件2:政府性基金决算
附件3:社保基金决算
附件4:国有资本金决算
附件5:地方政府债务决算
附件6: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