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330522/2023-03853 成文日期:  2023-09-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长兴县卫生健康局
紧急提醒!近期高发,蚊传染,严防护!
发布日期:2023-09-23 18:16:38

     近期,登革热在东南亚地区快速流行,在全球范围内,今年的病例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部分省份出现了本土登革热疫情,多数有登革热流行区的旅居史。

      县疾控中心紧急提醒,近期有去过登革热疫区且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面颈胸部潮红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疫区旅游史。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这种疾病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特别是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每年都会有数万计的人感染,是全球传染最广泛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感染登革病毒一般在3-14天,多数为5-8天后发病。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少数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登革病毒有四种不同的血清型,分别为1、2、3和4型,四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在我国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分布,其中白纹伊蚊分布更广泛,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花蚊子”。它们通常喜欢在有清水的地方繁殖,并且在白天活动。当伊蚊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时,将病毒吸入体内,并在体内经过8-10天增殖,再次叮咬后可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个人。

      感染登革热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因重要器官衰竭死亡。以下是登革热的常见症状:

      发热:高热是登革热的主要症状之一。发热可能突然发生,并持续3到7天左右。体温可达到39-40摄氏度。

      全身疼痛:感染登革热后,患者常常会感到较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往往集中在眼眶、额部和太阳穴区域。还可能会引起较剧烈的骨痛和关节痛和全身痛,患者可能因为剧烈疼痛难以行走。

      皮疹:登革热通常伴有皮疹。皮疹可以在发热初期出现,也可能出现在发热后几天。它通常开始在躯干和胸部,然后扩散到四肢。

      出血:在少数情况下,登革热可能导致出血症状。这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瘀斑和尿液中的出血等。

      此外,登革热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眼球痛、淋巴结肿大和乏力等。

      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登革热。一般治疗措施包括: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补液:根据病情以口服补液为主,可以饮用水、鲜榨蔬果汁和电解质溶液等。

      控制体温:对于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用湿毛巾敷额头等,但避免采用酒精擦浴。

      监测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加重,立即就医。

      症状缓解: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和止痛药物来缓解相关症状。

      怎么预防登革热?

      避免蚊虫叮咬: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选择浅色衣物,使用蚊帐和戴上蚊帽等。

      使用防蚊产品:使用有效的蚊虫防晒喷雾、蚊香片、蚊液、驱蚊手环等。

      消灭蚊虫滋生地:清理和排干积水容器,避免花盆、瓶子、轮胎等雨后积水成为蚊虫滋生地。

      旅行时的预防:如果前往登革热疫区,应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外出时应做好防蚊保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