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坟自然村位于长兴县西北10千米水口乡。地方相传,三国时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曾经葬父母于村南的湖陵山,山得名“和陵山”,村命名“后坟村”。后坟村地名由来缘于三国吴帝孙皓,故事属于野史。
孙皓是三国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废太子孙和长子。三国赤乌五年(242),太子孙和的次妃何姬生下庶长子孙皓,皇帝孙权见太子添子,皇室得固,非常喜爱这个刚出生的孙儿,亲自为其取名“彭祖”,意思是为他祈福“福寿安康”。
但皇帝的亲自祈福也未必能保得福寿安康。赤乌十三年(250),太子孙和因宫廷争斗时牵连,被废黜太子之位,发配到故鄣县(今浙江省安吉县)悔过;太元二年(252)再迁长沙,封为南阳王。建兴二年(253),宗室孙峻杀死了当时主事朝廷的丞相诸葛恪,因诸葛恪是孙和的妻舅,孙和被疑为同伙,再受牵连,被押往新都(今浙江省淳安县),随后赐死,孙和的正妃张妃殉情一同自杀。次妃何姬说:“如果都死了,谁来抚养膝下的几个孤儿啊?”于是孙皓的生母何姬隐忍活了下来,独立抚养着孙皓以及他的三个异母弟弟长大。
永安元年(258),孙皓的叔叔孙休即位,作为皇侄的孙晧被封为乌程侯,封地乌程县,(当时乌程县面积广大,包括现在吴兴区、南浔区,以及整个长兴县。长兴县是永安元年后25年的西晋太康三年,才分乌程县的西部首次设立的)。是年孙皓已16岁,带者母亲何姬以及几个小皇弟前往封地。封地西北有座西湖,当地有位高士名叫景养,孙皓前往拜访。景养给孙皓相面说:“相君之面,前程不可限量。”孙皓听了心中非常高兴,当即礼聘景养担任幕僚。
永安七年(264)的一天夜里,孙皓做了个梦。梦里:“家中关了一只巨大的甲鱼,甲鱼从门缝里爬出来,逃到门前的池塘里去了。”孙皓立即召见景养圆梦,景养解析说,“梦由心生,此梦有吉凶两重预兆:凶兆是甲鱼破门而出,预示侯爷将有门户之灾。吉兆是甲鱼是龙的一种,现摆脱了束缚归于龙池,寓意侯爷您不久就会飞龙在天,大富大贵。”果然一会儿,家人禀报:“老妇人何姬仙逝了!”
正当孙皓呼天抢地的将独立抚养自己多年的生母安葬完,突然大批的御林军拥着钦差来到乌程,宣告朝廷圣旨:“经众臣合议,乌程侯孙皓德明仁厚,当立为帝”。孙皓否极泰来,当即前往京师登基,时年二十三岁。孙皓大赦天下,追谥自己的生父孙和为“文皇帝”。
孙皓当皇帝后一直认为乌程是自己的福地,两年后的宝鼎元年(266),孙皓将父亲的陵墓从新都迁至乌程,追尊为“明陵”。为便于祭祀,孙皓分吴、丹阳两郡的各几个县置吴兴郡,并颁诏书:“今吴郡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及丹阳之故鄣、安吉、原乡、于潜诸县地势水流之便,悉注乌程,既宜立郡,于镇山越,且以藩卫明陵,奉承大祭。”孙皓分此九县置吴兴郡,治乌程,并置守护陵园的人二百户,立奉侍守墓的令丞,以护“明陵”。
孙皓如此隆崇父陵,孙和墓“明陵”究竟位于何处?民间传说,当年孙皓在太湖周边,同时建了七七四十九座假墓,以乱真假。真正的明陵位于太湖之阳,乌程上游的艺香山,孙皓的生母太后何姬也葬在那里,于是艺香山又被称为“和陵山”。湖州方言“和”、“湖”同音,“和陵山”叫别渐渐讹成了湖陵山,而村后的守陵村户也因得名“后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