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长兴
当前位置:首页
丰收节里话丰收 换了思路宽财路
发布时间:2021-09-23 字体:【

  今日秋分。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过了今天,黑夜比白天时间长,日短夜长越发明显,早晚气温也比较凉快,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时节到了。

  此时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气温降低速度变快,这也使得秋收、秋耕、秋种都显得格外忙碌,“抢收”是很多作物成熟季的常态。

  这时节,长兴的农民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笑容:煤山镇,千亩吊瓜丰收了,从8月中旬能采摘到10月底;洪桥镇,到了大闸蟹最肥美的时候,温酒品蟹赏秋风;小浦镇,银杏成熟,黄叶翻飞,果子被打下来,做银杏面、酿银杏酒……

  煤山镇抛渎岗村的吊瓜种植基地里,村党总支书记乔建琴每天都要来看看。“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26日我们自己也要搞一个丰收节,今年吊瓜大丰收啊。”

  今年,抛渎岗村共种了260多亩吊瓜,主要分为3块:村民零星租种、10户帮扶户种植以及村集体种植。从8月中旬开始,吊瓜表皮颜色逐渐变黄、变红,这就预示着吊瓜成熟,可以采摘。喜庆的颜色让乔建琴和村里工作人员都十分开心,今年虽然经历了两次台风,但是吊瓜产量和品质都没有受到影响,村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能得到保障了。

  吊瓜的藤蔓蔓延,在头顶搭成凉棚。为了节省采摘的费用和时间,今年村里多次组织党员志愿者和村民利用党员活动等采摘吊瓜。乔建琴熟练地从藤蔓上摘下一个红彤彤的吊瓜,掂了掂:“这个大概有4两多,还不算最大,我们摘到过最大的果子6两重。”

  单果重,是村里种植的吊瓜相比以前品种的一个优势。现在村里种植的吊瓜苗都是绍兴农科院的优质苗,除了单果重,还有瓜子个大壳薄、口感好等特点,亩产高、病虫害少、好管理。说起优质吊瓜的优点,乔建琴手上摘吊瓜不停、嘴上也不停:“以前我家里就是种吊瓜的,那个时候一亩就100斤左右,现在一亩有250斤到300斤;以前的吊瓜子很小的,口感也不好,现在的吊瓜子洗出来都很大的,也好吃。以前种吊瓜,都是自己琢磨着种,因为病虫害,后来都不种了。这两年我们引进新品种,除了病虫害少,平时也都是科学管理,45天就能长瓜成熟。”

  重新引进吊瓜后,去年,村里试种第一年,乔建琴尝到了科学种植吊瓜的甜头,今年又扩大了面积。

  现在,煤山镇共有吊瓜种植面积上千亩,抛渎岗、新槐、访贤等8个村一起成立了农合联,吊瓜的研发、种植、深加工、销售一体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抛渎岗村位于合溪水库上游,出于保护水质需要,村里不能直接在溪涧中洗吊瓜子,采摘下来的吊瓜以整果出售,每斤卖到2.5元左右。邻村东风村有全省最集聚的吊瓜子加工厂,一个村就有9家,吊瓜子加工小有名气,一斤能卖出23元左右的价格。“忙的时候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干到下午六七点,一天要生产一万斤左右。”长兴满园香炒货厂负责人赵鑫泉说,销售也不用愁,加工、包装好,一箱一箱的吊瓜子,发往全国各地,今年吊瓜子品质好,价格也涨了15%左右。

  今年,长兴共有吊瓜种植面积1600多亩。这两年,吊瓜都是产量质量双丰收,这让更多人看到了吊瓜种植的前景,县吊瓜产业农合联理事长温志洪说,接下去,他们计划在5年之内把吊瓜面积拓展到一万亩,形成万亩大产业。
  这边厢“瓜”“果”满枝头,位于长兴东边的洪桥镇,大闸蟹也不甘寂寞,“爬”上餐桌。洪桥镇是中国河蟹之乡,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到1.4万亩,今年预估河蟹产量能突破1800吨。

  相比往年,今年的大闸蟹提前了一周左右上市,规格更大、产量也更高。“母蟹成熟早一点,单个蟹更重,亩产比去年高了20%左右。”泽农家庭农场养殖户卢新权说。卢新权所说的产量提升,得益于今年长兴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全面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并应用了数字渔业系统,蟹塘水质有了明显提升。

  品质好、产量高,今年的大闸蟹销路依然不愁,“收上来就销售一空,必须提前预订。”卢新权一边在蟹塘里拉地笼一边说,除了本地客户,大闸蟹还卖到上海、广州等地。目前,除了线下销售,长兴有三分之一的大闸蟹在线上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