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长兴
当前位置:首页
李焕:新中国成立后长兴首位县委书记
发布时间:2021-06-21 字体:【

    2009年的清明节这一天,长兴县档案局(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贵宾。
    由长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任中共长兴县委书记李焕的夫人晏远芳女士带领家人及亲属共10人,向县档案馆捐赠李焕的遗物——笔记本、衣物及有关证书等,并参观了馆珍贵档案陈列室、李焕的陈列专柜,亲人们睹物思人,久久不忍离去。
    后来在馆接待室,李焕的家人与档案局(馆)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回顾李焕同志光辉的一生。
    李焕1917年出生于长兴县原天平桥乡李王村(现为林城镇石英村),祖籍河南光山,字自明,曾化名雷干。
    1940年2月参加革命,抗战时期,曾先后担任过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县长;江苏省句容县委书记、镇句县委副书记;新四军北撤后,他担任过山东省五龙县委副书记、书记,华野先遣干部队副队长,干部队指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长兴县委书记(也是长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任县委书记)、湖州市委书记、中共嘉兴地委常委、副书记、书记。1956年被选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被选为中共浙江省第三届省委候补委员。1965年1月,调省里工作,先后担任浙江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等。1975年4月在杭州病逝。
爱国少年踊跃抗日
    李焕出身在乡绅富裕家庭,家有良田400亩。李焕5岁失母,12岁亡父,由大哥李耀唐抚养长大。
    李耀唐在抗战时期出任过天平乡乡长,并经营一家中医兼医药店,在当时当地,算得上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李焕8岁开始在家乡读私塾,10岁后,先后在湖州绉业小学、霅溪三中附小等小学读书。“九一八”事变时,他参加了湖州抵制日货、募捐救亡活动,萌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1935年因家乡遭灾,生活不济,辍学在家。回家后在长兴私立“国学研究所”习画,同时参加了“上海飞声美术函授学校”函授美术。当时他十八九岁,强烈要求外出读书,但遭到了哥嫂的反对,未能成行。
    1937年冬,日军侵占长兴,到处杀人放火,匪盗趁机蜂起,人民流离失所,李焕发誓要尽匹夫之责,献身抗日。村里成立“大刀会”他去参加了,天天挥刀习武。1938年春天,李焕赴安吉抗日学生军训练队,半年后学生军训练队解散了,李焕转到了余杭县战时政治工作队。
    这时,李焕才听人说,当时学生军训练队的政治指导员赵肖屏是共产党员。李焕回想起来,觉得赵肖屏与众不同,支持正义,平易近人,看来共产党比国民党好,使他脑海有了对共产党的初步印象。
    1939年2月,李焕参加了长兴县流动施教团,后又转到在长兴的浙江省政工队第一队。这时,省政工队第一队中已有了中共秘密组织。由于李焕思想上进,抗日热情高,成天进行抗日宣传、演讲、演戏、出小报等,工作出色,领导派他到夹浦、新塘等敌占区去宣传抗日,他毫不畏惧,依靠当地群众,把抗日的标语、传单张贴、散发到新塘、鸿桥等日伪军的据点里,把宣传抗日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投身革命勇挑重担
1940年1月,政工队派李焕同志同共产党员王葆辅、蔡士雄等四人到宜兴、广德去考察邻省近县的抗日宣传工作。
    他们到了宜兴后秘密前往溧阳前马,走访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受到司令部首长邓仲铭、章蕴等的亲切接见,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新四军在前线抗日和战地宣传、在驻地实行限租、救济群众等情况,使李焕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看到了正义和勇气,李焕深刻地认识到,救中国要靠共产党,打日军要靠新四军。
    回到长兴,李焕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入党以后,李焕工作更加积极勇敢,经常冒险深入敌占区农村,广交朋友,发展党组织,宣传抗日,没收资敌物资,救济贫苦农民,工作富有成效。
    1940年4月党组织派李焕到苏南去参加中共苏皖区党校学习。那年秋天,他学习回来,国民党在长兴反共很猖狂,我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形势变得严峻,经费告急。
    有的同志生活没了来源,这时李焕利用当地关系,出任天平桥小学校长,他把自己的全部薪金都交给了党组织,但还不能解决困难,于是李焕就把自己家里的田卖掉十四亩,把所得的钱全部供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
    1941年2月,中共浙西特委派人组建中共长兴县工作委员会,李焕任县工委宣传部长。这时,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形势更为严酷。中共浙西特委到苏南的地下交通来往发生了困难,浙西有批干部要经过长兴北移苏南,必须保障他们的安全。在严峻的形势下,李焕和县工委的同志们不畏艰险,四处奔走,很快物色了一批地下交通员,设立秘密交通站,开辟了从天平乡天平桥到太湖(水路)、从长兴煤山到宜兴张渚(旱路)两条交通线,保障了苏南、浙西两地党组织的干部来往安全。
    是年4月,李焕不幸被捕,哥哥李耀唐用了200多担米钱,托人将他保了出来。那时李焕家里和天平桥小学都不安全了,也无法工作。但当时开辟从安吉到长兴去苏南党的地下交通线的任务十分紧迫,于是李焕就选择了离李王村较远又偏僻的单身汉村民杨和义家暂住,说是养病,实际上是物色交通员,建立交通站。
    他通过杨和义请来他熟识和可靠的人员,对他们进行教育开导,交托任务。从中介绍了杨和义、李自百、李自修、吴小荣、彭道坤、任光志六人入党,建立了中共李王村支部,李王村也成为了当时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
    后来,李焕到虹星桥、竹园村一带活动。他领导徐锡麟等一批党员,做好了虹星桥以北三个国民党乡长的工作,把三个乡的特务班合起来,成立了“金(城)同(心)太(平)三乡联合特务队”。中共长兴县委派了一批党员进去,直接掌握了这支国民党的地方武装,使从天平桥通向太湖的水上交通线变得更安全了。
    1942年2月,在上级党组织的安排下,李焕前往苏南,先后担任句容县委书记、镇句县委副书记兼四区委书记。句容地处南京城郊区,敌、伪、顽势力犬牙交错,情况相当复杂,又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江北指挥部跨越长江来往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李焕作为当地党组织的负责人,紧紧依靠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扩军、建党、建政、锄奸等工作,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清乡”和国民党的摩擦,在建设和巩固这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1943年11月,新四军16旅南来开辟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根据地,李焕奉命调回长兴,先后担任县委书记、副书记和县长。新四军刚到长兴时,日伪军封锁严密,日用工业品几乎全部中断,连烧菜的食盐也买不到,生活非常艰苦。作为当时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李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深感自己肩上担子沉重。李焕凭着本地人的优势,通过一些地方士绅等关系,帮助解决部队燃眉之急。
    1944年春,李焕冒险深入敌占区原后洋乡(现龙山街道)玄坛庙,了解到与自己有过一面之交的下箬乡(现太湖街道)上莘桥富户韦某依靠伪军势力大发横财,还当上了伪副镇长,李焕心生一计,说有一批木炭大生意,约韦某见面洽谈,巨大的诱惑力使韦某跟随李焕到槐坎看货,韦某乘坐的轿子被抬到槐坎桥下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韦某一看大事不好,但已是身不由已。在李焕的教育和引导下,他写信叫家人送来三百双力士鞋、二千斤食盐和五十担大米到新四军驻地,极大地缓解了部队的困难。
    这一时期,李焕不畏艰难,不辞劳苦,带头深入敌区,发动群众,培养干部,发展武装,在全县绝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区、乡和村(保)的抗日民主政权。并从无到有,发展了一个团兵力的地方武装。同时筹措大批粮食和其他物资,支援了苏浙军区部队的供给需要。积极配合新四军侦察敌情,拟定作战方案和参与指挥,在拔除县内30多个日伪据点,收复失地,攻打长兴、泗安等战役中,李焕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和心血。
    1946年4月到1948年1月,李焕投入了伟大的解放战争中,他先后担任山东省五龙县委副书记、书记兼县独立营政委。在五龙解放新区,他和同志们一起进行了扩军、支前、土地改革等工作,并亲自指挥地方武装,多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8年2月起,李焕奉命到华东干部总队华东野战军随军十大队,担任队党委委员兼副队长,后改任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干部队指导员,为解放和建设江南培训干部。
    1949年春,渡江战役前夕,李焕率一队南下干部在合肥近郊训练,他的第一任妻子程强和两个小孩还在山东莱芜,已有两年未见面了。
    这时,组织上调程强同两个小孩来合肥,可汽车到蚌埠翻车,程强和小孩全部牺牲,消息传来,李焕悲痛万分,想要亲自去安葬,但当时渡江战役在即,整训任务紧急,李焕忍痛服从组织安排,让组织派人前去处理后事,自己留下来整训。关键时刻,李焕总是以党的事业为重,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1949年4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二四四团解放长兴后,李焕奉命回到自己的家乡,对长兴县国民党政府进行接管。5月16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长兴县委员会,李焕任县委书记。
    解放初期,长兴满目疮痍,土匪猖獗,社会混乱,百姓生活贫困。李焕带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及其工作人员,一是积极配合部队剿匪反霸,至1949年9月底共歼灭、俘虏、收容国民党军警83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600多件;二是筹建基层政权,全县建立7个区委,各乡镇政府机构接管到位并开展工作;三是迅速恢复经济建设,完成土地改革,开展支持抗美援朝活动,工作成效明显。
    1951年3月,李焕调任湖州市委书记,后又调到嘉兴地委,历任地委常委兼工业部长、地委副书记、第二书记、书记。在此期间有两件小事反映了李焕同志讲原则,严以律己的优秀党纪党风。
    其一是1959年,中共长兴县委建造了一幢三层的办公楼(即现在还保留使用的县前街老县委办公楼),因挪用了县公产会的一批经费,违反财经纪律,受到上级纪委的检查。
    时任中共嘉兴地委书记的李焕来到长兴,组织县委常委专门讨论这件事,要大家接受教训,提高认识。鉴于当时群众生活很困难,县委机关住这样的好房子与群众的生活现实不相称。李焕提出,县委不要驻进去,还是当“农民旅馆”吧!于是这幢房子建成后,当了两年农民旅馆。到1963年以后,农村情况有了好转,地委才叫长兴县委搬进去办公。
    第二件是1960年李焕任中共嘉兴地委书记时,有一次省里开会结束后,就从杭州乘火车到嘉兴县去调研(那时嘉兴地委所在地是湖州),嘉兴县委知道了,要到火车站去接他,县里没有用小汽车,就借了一部医用救护车到车站。李焕见了非但不坐,还严肃地批评了去接他的同志,叫救护车马上开回医院,自己提着包步行到了嘉兴县委。
    1965年3月,李焕调任浙江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
    十年动乱开始后,他被派任省委驻浙江美术学院联络组组长、院党委书记。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不向威胁打击低头,先后被诬蔑执行“反动路线”和“叛徒”,被关进“牛棚”和“隔离审查”达五年之久。
    1973年李焕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后,他积极要求工作,是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派他任浙江农业大学革委会主任、校党委书记。这时尽管身体很差,仍日以继夜地工作,身体就更差了,1975年4月2日与世长逝。
    李焕病重期间,省委领导谭启龙、铁瑛等到医院探望。逝世后,省委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江华等许多同志发来了唁电和送来花圈。一致评价李焕是个好党员、好干部。
    在他的一生中,从正职调副职,从第一书记调任第二书记等,先后有五次,他毫无怨言,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
    李焕革命一生,正直无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他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长兴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土生土长的好书记。
(长兴乡贤文化工作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