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桥镇陈家埭村的档案室,600多户村民的档案平整地摆放在案架上。档案盒侧面的档号标注着年份,案卷题名则是户主的名字。
“我们村是家家户户都有一本台账,村民们关注度最高的是一张评分表。”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张毅翻出这张表格,题名《长兴县陈家埭村2021年文明诚信档案季度评分》。
一张评分表小积分显大作为
这两天,洪桥镇陈家埭村的村民范国强有些忙碌。作为村里和治理事会的成员,他得为打分做些准备。“2021年第一季度的文明诚信评分就要开始了。今年的第一次大评,村里人都很关注。”范国强说,上次评还是去年12月份,文明诚信待提升户的公示名单已经挂了3个月了。
这份公示名单挂在各个自然村最显眼的公告栏里。范国强对着名单说,去年第四季度有14户被列为文明诚信示范户,加分项主要在志愿服务和环境卫生上,被列为文明诚信待提升户的也有14户。减分项集中在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法律义务上。“比如在黄苟荡自然村,一位陈姓的村民因为不文明养犬被扣1分,上了‘黑榜’,我每周都会抽空去他家看看。”
陈家埭村实行的是金字塔型的社会治理方式,村一级设十个承包组,承包组下分69名党员,党员再联系500多户在住村民。通过“党员示范、包片联户、公开亮晒”的形式,把移风易俗、垃圾分类、平安建设等社会治理相关内容全部纳入诚信积分体系,实行“每周一巡查、每月一整理、每季一亮晒”的评比机制,让小积分形成大约束。
“获得季度诚信示范户的户主还可以享受‘福利’。比如享受无担保基准利息的鸿信贷,在一些加入诚信联盟的机构还能享受购物打折的优惠。”张毅说,小积分也带来了好风气,村民的沟通更加友善,矛盾纠纷直线下降。
一面显示屏数字赋能数据分析
据洪桥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平台的“最多跑一地”投诉类板块显示,全镇阳光热线总数同比去年下降19%,网信总数同比去年下降16%。从数据统计来看,2018年办件数563件,2019年458件,2020年416件,总量同样呈明显下降趋势。
“通过智慧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现在督办的件数是3件,办结率100%。”洪桥镇社会治理办主任强彬斌说。
这个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研究中心打造的社会治理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对社会治理大量基础数据的录入和更新,建立起了大数据网络。
以诉讼类统计信息为例,法院诉讼案件数,各村法院诉讼事件量排名都有数字和图表显示,一目了然。解纷码更是被细致地分为邻里纠纷、劳动争议、借贷纠纷等6种类型,用不同的色块标注,占比一目了然。
“这些基础信息的搜集,也是为了开展集成分析研判,动态了解基层治理现状,提前预警问题隐患。”强彬斌说,多维度分类统计分析,快速找到矛盾高频点和高发地,主动出击直达症结所在,将问题有效解决,这也是洪桥镇投诉数量明显下降的原因。
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美化环境、平安建设、矛盾调处等六大课题,也将洪桥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提出,使难题可解。例如,洪桥镇推出的“一支队伍管执法”就聚焦了乡镇执法资源的效率最大化。
一支执法队探索执法新模式
“叉车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系安全带。”“这个灭火器的设置是要保证意外发生时可随取随用,不可以被遮挡。”“员工都到岗了吗?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要第一时间登记更新。”……
在长兴贝斯德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一支由镇安全生产办、市场监管、环保、消防、派出所等工作人员组成的执法队伍正在进行检查,一个个潜在的安全隐患被指出,公司总经理宋建英一边忙着将问题现场用手机相机记录,一边督促企业员工整改。
“我们每周都要进行安全生产集中培训,就是为了让员工提高思想意识。”宋建英说,虽然企业重视,但总有忽略的问题,这次执法队伍从环保、消防等各个方面来了一次“体检”,对企业来说也是收获颇丰。“已经和消防约了安全指导和消防演练的时间,再来一次大提升。”
洪桥镇共有680多家企业,2016年就建立了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单线作战”的问题,日常检查过程也会遇到“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现在我们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洪桥镇安全生产办工作人员车建中所在的工作组就负责工业片非轻纺企业的执法检查,而在洪桥镇像这样的片组有四个。
人员的优化配置,使得执法更有力量。目前,每周的巡查次数在3到5次。不仅如此,以数字赋能,每天执法检查的信息都会录入,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举一反三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这些数据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平台上都有显示,形成了一套优化的循环体系。”强彬斌说,一支队伍管执法也被称为“4+X组团式”执法,其中的X就包括民间自治队伍,调动起村民自治的力量。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联合执法为突破口,洪桥镇将社会治理“内容变现”,让解决问题成为最贴心的民生,打造了社会治理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