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用独特的笔触在普通人的“日历”上刻下一道难忘的印迹。
对于许多漂在他乡的人来说,这可能是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在异乡过年,也要找到团聚的感觉,于是,有人和房东们一起吃团圆饭,有人把对家的思念寄回家,而随之催生出的半成品年夜饭让人倍感贴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在哪过年,以何种方式过年,“温情”是永远不变的底色。
搭伙过年 留长也有年味十足
太湖街道白溪居民区,租户李同军惬意地宅在屋子里。工地提早两天放假,给足了他休息的时间,就等着开年大干一场。他的两个女儿李欣怡和李新钰还逗弄着家门口的小狗。这一家四口人,从河南周口到长兴打拼已有三年的时间,女主人在外头忙碌。“走走走,到我们家吃团子了。”房东朱伯年隔着窗户吆喝。
农历小年前,朱伯年家备了十斤糯米粉,就等着这一天给租户们做一回团子,过一个长兴年。糯米粉用开水烫熟揉成团,再添上早早蒸熟的红豆沙,自家做的团子个头大,料十足。“我们过小年基本都吃饺子,头一回吃团子,也挺有味道的。”李同军说,家里的两个女孩害羞,话不多。朱伯年则接过了话茬,“那天很惊讶,她们来问我数学题了。”“那是我让她们去的。我说了,你们要是不会就去问朱爷爷,他是老师。”李同军回道。
往年春节,李同军一家人都是要回老家的,这是家里老人的期盼,但今年不同。“主要还是因为疫情,怕人员流动大有风险,影响复工,也怕耽误孩子上学。”李同军感慨,幸好房东热心肠,大事小事都照应着,搭伙过年吃回团子也热闹。这个春节,租住在朱伯年家的6户租户都选择留长过年,几户人家聚在一块写了福字、对联,李同军接过了挂春联的活,先把“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这副对联贴在六家人的大门口。
就地过年 把“年味”寄回家乡
“外婆,今年特殊情况过年就不回去了,给您寄的奶粉和酥糖收到了吗?”“收到了,收到了,我们身体都挺好的,你们在那边也要好好的。”中午时分,趁着吃饭的空隙,姚道乐给老家的外婆打了个视频电话。
老家在安徽的姚道乐在吕山乡吕虹村承包了20亩田种蔬菜,虽然来长兴已经六七年了,但每年都会回家过年,2021年春节是第一次在长过年。虽然就地过年,但自己的心意一定要送回老家。他尤其牵挂把他一手带大的外婆,于是,前段时间,他特意和妻子一起去超市选了年货。“老年人容易缺钙,所以选了中老年奶粉,外婆喜欢吃甜食,长兴的酥糖很好吃,所以特意开车去泗安买了很多。”姚道乐说,他们还给侄子侄女买了新衣服、书包、文具,打包满满一箱“年味”。打着视频电话,看着电话那头外婆满脸笑容,姚道乐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回到了外婆身边。
确实,对于像姚道乐一样的在长务工创业的外来人员来说,他乡亦是故乡,不论距离多远,有家乡的关怀,有家人的思念,这个年一样温暖安心。
半成品年夜饭 引领新“食”尚
随着疫情防控需求的不断调整,长兴不少餐饮业主“未雨绸缪”,在定制年夜饭外带礼盒、半成品打包等方面做足准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
在一线上平台搜索年夜饭时,系统自动联想出家宴半成品、套餐、礼盒等热门词条。进入商品页面,各地菜系应有尽有,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其中,一些相对实惠的小家庭套餐销售量已经超过1万。线上销售的火爆也带动不少线下实体餐饮店开始试水半成品年夜饭。“2018年、2019年到这个时候,年夜饭基本上定得差不多了,连大厅都要翻好几台,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只订了20%左右,为了方便消费者,推出了一个家宴送到家的套餐活动。”长兴某连锁餐饮店店长介绍。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三款家宴礼盒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由大厨制作完成到家。而在长兴另一酒店内,工作人员正在为半成品和成品菜肴拍摄靓照,即将在酒店自身的线上平台进行销售。
为了方便客户制作,酒店不仅将传统的塑料餐盒改换成锡纸盒,还首次公开了“独门秘诀”。“每一个套餐里面,操作说明书都会配上,原汁原味,简单易学。”该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对于顾客最关心的食材问题,酒店方也是层层把关,比如一些包装类食材在进入厨房之前,酒店除了索证索票检查完之后还要经过酒精消毒,每消毒一个批次都会制作台账,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防疫要求,从源头做好管理,让顾客吃得开心、吃得放心。记者了解到,这种半成品年夜饭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