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旅游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长兴出土文物赏析(七)| 崧泽文化刻划纹陶纺轮
发布时间:2021-10-09 字体:【

常聚长兴微信平台陆续推出由长兴县太湖博物馆带给大家的长兴出土文物赏析系列。让我们静下心,观文物,用心倾听历史的声音。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文物是:崧泽文化刻化纹陶纺轮 年代:新石器时代


泥质灰陶。带孔扁平圆饼形。正面刻划缠结的图案四组,对称两组的图案基本相同。图案之外的地方密布似针戳散乱小点。反面素面。直径6.1,孔径0.5,厚1.3厘米(图一,1—2)。


▲图一,1


▲图一,2



纺轮的功能是什么?当然与纺织相关。

人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点是要穿衣。最早是天然的树叶、树皮、兽皮等,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纺织技术的发明。简单地讲,纺织分两步,第一步是纺,把纤维原材料纺成纱线,第二步是织,再把纱线织成布匹。纺轮的功能就是第一步,它是最早的捻线纺纱工具。

大自然中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天然纤维原料,葛、麻、丝、动物毛发等(图二),但需要经过加工,把几股纤维合并、加捻,搓成麻花似的纱线。这样纤维更加坚固耐用,延长了纤维的长度,为织布准备条件。纺轮就是利用重物旋转的力量把纤维拧成线,并用同样的方法把单股的纤维合成多股的更结实的线。



▲图二  天然纤维材料

怎么具体操作使用呢?需要纺轮与纺竿(拈竿)配合使用。纺竿多为木质,不易保存,所以遗址中出土的多是纺轮。


▲图三 



纺轮的出现,是中国纺织史上的重大发明,是我国步入纺织时代的象征,是生产力划时代的进步。纺轮出现以后,自新石器时代直到先秦时期一直是纺纱的主要工具,延续使用了几千年。因此这一时期遗址各地都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纺轮。长兴江家山遗址就出土纺轮58件,其中30件为陶质纺轮,28件为石质纺轮(图四)。


▲图四 长兴江家山遗址出土的陶、石纺轮


令人惊奇的是,江家山遗址出土这件纺轮上的刻划纹图案与嘉兴出土的一件崧泽文化陶三足鸟形盉背上的图案几乎完全一致(图五)。有学者认为此类纽结纹饰可能与祭祀、宗教或天极观念相关。


▲图五 嘉兴崧泽文化陶三足鸟形盉及纹饰


▲图六,1 裴李岗文化绿松石纺轮(驻马店市博物馆藏)


▲图六,2  良渚文化玉纺轮(瑶山M11:16)


考古资料显示,纺轮一般出于女性墓葬。表明纺纱的工作主要是由女性承担的。

纺轮在我国使用的时间很长,直到纺纱效率更高的纺车的出现。纺车在汉代开始得到普及(图七)。


▲图七 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帛画中的纺车图像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到现代还可见使用古老的纺轮纺纱(图八)。



纺轮是最原始的纺纱工具,几千年来,人们使用它帮助解决了穿衣问题,促进了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小小的一枚纺轮,它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