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是长兴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现有9.4万台喷水织机、近6万从业人员。近年来,面对如何在整治传统纺织家庭工业“低散乱”的同时保住广大织机户“饭碗”的双重难题,该县深入贯彻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在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和省市经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政、企、民三方共同参与,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在纺织产量占全县50%以上的夹浦镇先行先试,打出了一套“创建纺织小微园+家庭及大户织机入园+织机上楼+小微园数字化转型+纺织行业云平台服务”的系列组合拳,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转、村庄美、生态好、村民安”的新愿景。目前,已集聚入园3万余台喷水织机;1-10月,夹浦镇纺织产业完成规上产值80.1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逆势上扬”。
一、创新“家庭织机户入园”方法,破解生存难题
摒弃“一关了之”的落后理念,通过建设纺织小微园、家庭织机入园上楼等措施,开拓家庭织机户集群化发展新路径,让织机户解除顾虑、安心发展。
一是推进纺织小微园建设。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长兴县纺织行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夹浦地区纺织行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以规模化提档、集聚化升级、数字化运营、专业化服务为方向,打造纺织行业小微企业园。按照“一园多点”的布局,规划吴城、丁新等7个纺织小微企业园分部,加快实施区块内纺织企业公司化重组。目前,7个纺织小微园分部均已开工建设,总面积达656.5亩,可容纳入园织机1.6万台。其中吴城、丁新小微园已安排织机入园并开始生产,北村、喜鹊斗小微园开始安装入园织机。
二是引导家庭织机户入园集聚。鼓励多主体多模式参与纺织小微园高标准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引导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向规划确定的小微园或纺织企业集聚区集聚。通过厂房“低改高”、存量空间盘活、“织机上楼”等形式,多元化盘活土地厂房,实现喷水织机、加弹机散户联合重组后整体入园发展,同时实行公司化组合,以一车间一公司方式管理运行。目前,全县已集聚入园3万余台喷水织机,原来家庭织机轰鸣、“三合一”生产隐患、废水废气污染的问题得到根本整治。
三是探索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统筹推进面上工作。截至目前,已召开领导小组例会17次、县镇村各级动员大会5次、工作推进会37次、协调会93次。出台夹浦地区喷水织机淘汰分阶段逐步递减奖励政策,分阶段逐步递减奖励,累计兑现各项奖励资金1亿元。抽调部门审批业务骨干,成立项目审批专班,驻点对接审批工作,打通各个审批环节。目前,已完成项目审批近60个,涉及喷水织机1.3万台、加弹机近100台。
二、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破解发展难题
以“工业互联网+”的方法构建纺织行业有机的生产组织整体,实现了化“散”为整、变“小”为大,创造纺织行业规模制造新优势。
一是加快推进喷水织机联网。按照“集聚一家、改造一家”的原则,在实施淘汰集聚的同时,同步开展园区内喷水织机数字化改造。与第三方信息工程服务公司开展专业合作,在纺织行业普及机联网应用。目前,全县有2万台喷水织机已经实现了设备的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测。其中,吴城、丁新纺织小微园中已入园的2700余台织机与产线全面联网,实现了数据统一采集、清洗、归集与按照约定共享。
二是重点搭建小微园云平台。创新“一云服务多园多企”模式,基于纺织行业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以夹浦为试点,建立了纺织小微园云平台,接入机联网改造设备,打通从物料供应、生产加工、产量计量、产品质检、成品入库到最后订单交付的全面数据,为入园家庭工业户、大户、企业提供智能排产、业绩计量等多功能的生产管理服务,创造了为入园各类主体提供全面全程服务的新模式。
三是着力打造绿色智造样板。以莱美科技为试点,引进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纺织印染数字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对生产排程、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实行数字化管理,单位产品产量能耗降低10.51%,生产总用工数减少2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2%,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此外,浦鑫家纺与宏华数码合作建设智能绿色数码印花产业化项目,以数码喷印技术代替传统印花技术,节省人工60%以上,提高生产效益50%以上,花型设计周期缩短30%以上,实现大批量定制和个性化定制,产品附加值比传统印花每万米增值近1.5万元。
三、构建“园区数字化”模式,破解管理难题
以小微园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全力打造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以纺织云平台为载体,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实现纺织产业数字化管理。
一是打造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以夹浦为试点,由政府牵头组建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集聚纺织产品设计服务云平台、智能化技改工程总包商、纺织产品质检服务(机构)企业、纺机智能模块开发商、纺织工业软件开发商、纺织园区等行业云服务商,为318家纺织织机散户与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一揽子服务。同时,形成企业评级、人才认证、企业培训、产业政策等机制,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开通17家纺织线上店铺,依托夹浦纺织行业基础条件,孵化纺织电商企业,在新业态市场上打出长兴品牌。
二是建立纺织行业共享机制。以“工业互联网+入园织机户”新制造模式为基础,吴城、丁新率先探索建立了“大户统一接单经营+家庭织机户独立核算代加工”和“统一小微园建设+厂房租赁”的新模式,通过集中互联互通,全面打通企业、大户、家庭小户织机的数据,形成大户接单、纺织云平台统一排产、精准分配小户织机加工业务、产能共享、利益按完成任务分享的新业态。目前,综合产能提升14%以上,接“大单”、接“好单”的能力提高9%。
三是实施智能化全方位监管。通过云平台与园区门禁探头、消防检测传感器、废水检测传感器实现联网,形成“企业数字化制造+园区数字化管理+园区行业云平台服务”的生产模式,统一对生产安全、治安安全、环境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监管。目前,已在吴城、丁新小微园安装生产安全监控系统,人员、车辆、物料、产品进出园区的实时监控系统以及废水废气废料排放处理监测系统。